一、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有很多相关的素材,化学课程同样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股力量。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大家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并且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基垫。化学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史话,如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等,阐明了化学物质是通过一个个实验被人们所逐步发现和确认的,给了学生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大胆猜测,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并且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深化学生内心对于科学的崇尚态度。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根基,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治学态度对于课程学习可以发挥的有效推动.
二、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纠正学生不好的习惯与观念,要透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慢慢具备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的能力。这些都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后带给学生的收获,让大家掌握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才能够促进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且让大家能够对于学到的内容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深化对于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培养.这不仅会带给学生自己有益的收获,这也会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应当逐渐渗透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同样是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体现。在讲"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部分内容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将无法体会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更谈不上能合理正确使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作了这样的安排: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富含维生素C以及富含微量元素铁和碘的水果和食物,并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以及上网查资料初步了解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铁和碘的作用,以及缺乏这些元素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前预习,这也是让学生展开对于教学内容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才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培养,学生经过有效的探究后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很好的得到锻炼。
四、总之,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基石。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科学素养培养的根本所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应当逐渐渗透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深化,学生经过良好的探究后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