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让小学英语课堂

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让小学英语课堂

作 者:姜玉峰 (辽宁大连庄河市王家镇中心小学 116433)

摘   要:随着当今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影响,促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去实践。本文笔者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以求最佳教学效果,特别有助于英语课堂上德育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德育教育等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特别能有效地实施英语课中的德育教育。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有效渗透呢?
一、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兴趣中体会文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传统的英语课堂,只有一台录音机、一块黑板、一本英语书和一支粉笔,学生难免不会感到英语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又怎么能来好好体会英语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呢!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得功能,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例如四年级上学期第三模块的第一单元《She didn’t walk to school yesterday.》一课中,玲玲之所以没有在昨天这个星期一去上学,是因为昨天是我们的国庆节,在课上通过投影和白板播放了这一课的动画学习后,我问学生自己回忆自己的国庆节时,学生大都积极用英语仿照视频中玲玲的语音语调节奏分享了自己在国庆节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感,我又紧接着播放了一段备课时在互联网上下载的开国大典flash视频动画,当同学们看见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时候,班级里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很多同学热泪盈眶!我很惊喜,惊喜的是,作为10岁的孩子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个纪实视频展现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也惊喜,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积极踊跃地站起来分享自己的爱国感受!本课的德育教育,不用我的枯燥的大白话进行教育,孩子们就已经通过纪实视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爱国的重要性,可谓事半功倍!通过信息技术资源中的声音、视频,为学生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景,使课堂生动有情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养成勇于攻坚克难的品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其中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过程与方法”是第一列入课程改革目标的。可见,英语的学习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思维。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与静的相互转化,由直观到抽象,使英语知识的形成、积累、规律的揭示等均能清晰而形象的显示出来,不仅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四年级上学期的整册英语书的重难点就是动词变过去时的不同变法,这些规律,如何才能生动的展现给孩子们,并且使孩子们会用呢?我想到了微课。我录制了“动词变一般过去时变法的小总结”的主题微课,我首先把动词变过去式的各种形式列出来,如规则动词的有在词尾直接加ed;去掉e再加d;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先把y变成i再加ed;重读闭音节的要双写尾字母再加ed;还有不规则动词要个别变化,个别记忆,然后跟上一些相关小练习。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自己总结,然后播放我的微课,让孩子们到白板前,用白板笔或连线,或选择,或填空,在参与中掌握动词变过去式的规律,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不知不觉中记住这些规律,并且能够正确运用,通过这样动态显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正确的、清晰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拥有了自己总结重难点的经验,体验了自主解决难题的成就感,促进了孩子们勇于攻坚克难的品质的形成。
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的意志品质。
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课题。在认识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而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反复探索、试验,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进而去伪存真。在这个过程中,它往往要发挥多元机智,随时准备改变认识的角度和手段,这种探索性的价值,在于能打破旧框框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产生认识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务必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真理,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这就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化单一为多元,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表达信息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的英语教材首页有二维码,学生扫描后加入班级群,每天放学回家后,打开软件,在班级群里上交朗读作业,不但让老师检查朗读这项作业,还让孩子们通过上交作品,增强了集体存在感,提高了在同学中的威信。最让人开心的是,大部分孩子都已经不满足于课文的配音,纷纷寻找更多更有趣的配音软件,看到孩子们这么积极,我校英语组老师开始寻找更多恰当的英语学习软件,例如“英语趣配音”的等等,直到现在的每一天,班级配音群里上交的配音作品,永远是孩子们回家后最先完成的作业。也可以说,这已经不是作业,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事情,是孩子们积极主动去寻找、去分享的事情,甚至,孩子们每一天都要评出配音小明星,孩子们通过这些良性的竞争,英语成绩进步得很快 ,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露出了自信的笑脸,这是信息技术带给孩子们自信,这是信息技术带给孩子们勇于创新的品质。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真的是给孩子们在英语课堂上的德育品质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使孩子们在信息化课堂上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使老师恰当地延伸知识,也使师生都能即时得到反馈。
老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教师不但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不断整理、不断归纳、不断检测,把有关知识串联起来,促使孩子们头脑中的知识整体结构快速形成,既可发展孩子们的认知结构,又可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掌握知识,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扩容性,实时地进行德育品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从而使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觉得,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之后,使教学多了一个宏大的实施的空间,教学走向现代化也多了一条康庄大道。有见识自信息技术来,不亦乐乎啊?我们要敢于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会受益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