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兰底镇中心小学 266734)
[摘要]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作者在本文中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素质教育
前言: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内涵丰富,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很大反差。小学数学是基础阶段教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教师应该怎样避免应试教育的错误?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一、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的关系
教育受社会经济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制度有着多方面的制约作用。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正确的选择。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模式。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的定义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心理健康全方面的发展,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目的在于形成人的健全人格。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和重要学科,所以,开展素质教育必须要重视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方式。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只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而没有达到数学教学大纲中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征
1、 重视社会实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好奇心理,将数学认知过程与对探索社会结合起来,以教材为据,加以生活经验,提供大量的问题情境和动手机会,发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加强社会实践。
素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科学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更多的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指导行动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科学规范和科学技术,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觉主动地把知识当作科学问题来对待的学习态度。
另外,除了问题意识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探索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要把目光停留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上,而应该定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上。
3、 发展创造潜能。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现代教育的任务要求我们从小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因为小学课堂是打开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窗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同时,要创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得到自我满足,从而最高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4、 加强情感体验。
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刺激强化这些兴趣,如对学生的赞扬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其更加努力追求更多的成功。良好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地学习态度,养成自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情感体验,采取措施让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参与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另外,时时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三、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 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因此,教师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氛围,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
首先,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而不是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只有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另外,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等欲求,触发情感共鸣,才能让学生被愉快和谐的氛围所包围感染,从而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进入积极的学习和思维状态。
2、 坚持学生主体,确保主动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力图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培养数学功底扎实、人格价值独立、创造精神开拓的人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表现为让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总结概念,提出新问题,表达新想法。只有在教师适当点拨下的自主探索,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具备数学能力。
另外,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不断创造条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3、 加强能力培养,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加强能力培养的要求,而素质教育又要求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必须改变应试教育轻视能力培养的现象,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三动”原则,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另外,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同时,采用实验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总之,素质教育是21世纪的教育制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的联系,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为培养新时期所需的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玲,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 2005(27).
[2] 王思逵,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甘肃教育, 2005(09).
[3] 郑天保,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