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作 者:黄 委

(重庆涪陵第十八中学   408000)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但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系统不像别的学科知识那样明晰,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也没有别的学科那样明确单一,教学内容比其它学科广阔,教学方法比别的学科灵活,因而阅读教学似乎让人难以驾驭,所以阅读教学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懈的努力追求,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方法,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课堂效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点
  传统的教学目标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没有作为形成主体的独立性、创造性。现代的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课程的功能,注重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教师不再是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当是充当引导者,合作者和助推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要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宗旨,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与未来时代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终生学习的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由真诚的爱,用爱去培育理想,启迪思想、激发创造,更好的使用新教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要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优化课堂结构,共创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新课程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本既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我在《紫藤萝瀑布》中教学朗读时,文中大量的描写、抒情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中宜范读为佳,把文中积极含蓄、婉曲有致的感情读出来,创造艺术氛围,再让学生去学读。我让学生把同位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同学,只要他敢于挑战对手,就给予肯定,进步的给予表扬,优秀的学生需经过自己的努力,表现更突出才能得到表扬。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学生的努力尤其要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的不标准或者错误就冷落他。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们可以宽容地说:“说错了也要表扬你,因为没有你的错误,就没有我们的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或者鼓励他把错误的答案说完,然后全班一起帮他纠正错误,让他从纠正中学到知识。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要求教师“把整个心灵先给学生”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民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使学生在受尊重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在受到鼓励的同时学会鼓励别人,被宽容的同时学会善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尽快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中来,借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再如在讲授《最后一课》一文时,我设计: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观点一经谈出,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加强课前预习,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也相应增强了。
  三、激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呢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学生放弃依赖、独立思考、试探操作、不断创新的无形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切入点,因为他们喜欢幻想;要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重点,因为世界需要创新。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再现形象进入文章的情景中,把握作者思想,探索文章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应观察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特点,找出规律,随机应变的引导学生抓住契机,飞扬学生想象。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学生对头羊的举动不大理解。我便引导学生: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引入“彩虹”这一意象?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这么一说,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七嘴八舌的把头羊临危不惧、富于智慧、遇事镇定、有决断力、舍己为人的形象都表达出来了。创设一定氛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神思,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的理解领悟新知识,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性格鲜明。在授课时,我布置学生自己反复诵读“最后一课”那部分,并自由组合表演这场戏并进行评比。学生热情高涨,淋漓尽致的表现人物性格。
  四、巧设疑问,可获得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首先要依据阅读教学的目的,重难点设疑提问,并要注意提问的整体性。整体感知是阅读理解的起点,教师若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目的、重难点,提纲挈领地整体设计阅读思考题,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课文,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应依据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设疑提问,并要讲究提问的层次性。阅读一篇文章,教师可先从文章“写了什么内容”问起,然后依次提问“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最后设计举一反三的读写练习题,巩固强化阅读能力。再次,教师应依据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需要设计提问,并要讲究提问的灵活性。提问设计要讲究语言与思维角度的灵活性;讲究问题表达的明确、合理、富有启发性。因为提问本身就是对学生语言与思维能力训练的最好示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点,要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优化课堂结构,共创和谐课堂,激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