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管理方式研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管理方式研究

作 者:鲍淑颖 蔡晓艺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本文内容分为两部分,先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发病情况、发病范围多个角度介绍了学校突发此类事件的特点;然后针对这些特点,在第二部分中详细的研究目前的管理方式存在哪些优缺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学校;公共卫生;管理方式

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近年来,非典型肺炎事件、禽流感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等的一系列事件,一次又一次将公告卫生推到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公共卫生关系到每一个大众的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绝大多数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不仅危害师生健康,还严重影响教学秩序,这更是让所有的家长担忧。所以,学校的公共卫生事件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根据近几年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我们发现学校突发的多是重大食物中毒、传染病的扩散、学生集体性不明原因发病、接种疫苗。而且,这些事件多发生在中小学中,发病时间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由于学校特殊性,学生较多,人员密集,并且都还是小孩子,免疫力较差。在加上教室和宿舍的空间狭窄,空气流通性差。在春季,各种花粉随风飘扬,阴雨蒙蒙的天气,大气不易扩散形成逆温层,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使各种呼吸道感染疾病迅速传播。
尤其是在一些村镇的中小学,都是寄宿式的教育模式,学校的设施和住宿条件也相对较差。教室和宿舍的容纳人数严重超标,在拥挤的环境中,通风不畅,学生们感染发病的几率更高。
村镇的中小学,同时还是肠道传染病暴发以及各种细菌型腹泻感染的多发地。这主要与学校的食堂条件和卫生水平有关,很多同学在学校都是直接饮用没有过滤的水,再加上伙食条件差,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一旦有传染细菌进入,便会在整个校园内迅速扩散,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
而在城镇学校发病率较高的是食物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是食物在加工、生产或运输的途中受到污染,或是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严重超标,以及一些人工的化学添加剂等等,都是导致学生集体中毒的诱发原因。当然,很多时候,也会是由于厨师们对食物处理不当导致的,比如说食物搭配不当,放在一起炒后产生剧毒,或是四季豆未炒熟、马铃薯已发芽等等。
从上面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学校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这样的三个特点:第一是,发生时间不确定,事先无任何的征兆,突然爆发,让人防不胜防;第二是,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患者在短时间内集体发病,若不增得到及时控制,病例将急剧上升;第三是,发病原因多样、发病类型多样,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方式
针对上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采取一定的办法防患于未然,提高预防的积极性和针对性,将不良影响和损失尽力降到最低。
首先,学校要提高公共卫生防范意识,上至学校的高层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和基层工作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卫生部门的相关条例和规范要求。在日常生活,发现可能产生细菌的污染源一定要及时处理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学校从意识上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之后,就要将各种想法和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处,在行动上认真执行。食堂的卫生建设应该是整个学校卫生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严格执行卫生部门的条例要求时,也要逐步建立起食堂卫生的管理规范。从材料采购环节、食品加工环节、食品储存环节到餐具清理、消毒等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条例严格规范起来,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和督促。
在校园里,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卫生环节需要做好监控的就是水源的监督。要定期检查水源质量,将检测的数据存档,注意水源质量数据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不仅保保障食堂用水的安全性,还要保障师生饮用水的卫生。可以由学校统一订购过滤后质量达标的纯净水,送到每一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师生们的人文关怀,还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其次,在学生中也要增加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展开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即可以以录像视频的形式,也可以组织小组实践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尽量多掌握疾病防防的正确知识,告诉学生们要讲文明、讲卫生、多洗手,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用健康的行为引导来强化学生们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必要时,还可以成立健康督促小组,让同学们互相监督,积极制止同学之间的各种不卫生现象。在平时的教育中,还要增强学生“抗突发卫生事件的心理承受和应对能力”,当在事件发生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面对,防止学生因为思想混乱而引发各种后发性心理疾病,这样才能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还可以,将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病类型和发病时间结合起来,向学生家长们普及各种疾病的预防知识,让家长着重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积极配合,有效应对事件,提高家长们的防范意识。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及时让家长和老师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扩散的范围、已经造成的损失、产生的影响等各方面的信息,掌握相应的防范策略,抑制事件继续发展。
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了需要相应的教育部和卫生部高度关注之外,其他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意识。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能积极采取应急措施,保持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配合,共同努力将危害降到最低,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沈春安 沈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
[2]冯增强,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的探讨[J],《海南医学》,2007
[3]王鲁,新形势下我省卫生应急工作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鲍淑颖(1994.11),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蔡晓艺(1994.11),女,汉族, 山东淄博人,研究方向: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