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广丰县永丰小学 334600)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要创新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发展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趣引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让学生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胆质疑: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要把船连起来一字儿排开……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使他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实施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采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美促情
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能创设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最佳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教师不再是单靠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一块黑板进行单调而枯燥的讲学,而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的是南疆景色,山水相映,别具风格。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录像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如诗的连绵画卷之中。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个个翘首凝视,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情景。接着,我又配乐给学生进行了欢快、激奋地范读。学生们个个欲试,都想为大家读一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地热爱。课后学生告诉我:读了这篇课文,他们好像真的来到了桂林,荡舟在漓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机会,一定要亲眼看一看桂林那奇异迷人的风光。 我用录像、音乐、语言的渲染,营造了课堂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挖掘文本潜在的活动素材,寓教于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小学生天性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的想象与行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去尝试着做一做,演一演,就能更好地拨动孩子们的智慧心弦,激发学生自由活泼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常常寻找教材与现实的联系,挖掘可利用的表演、活动或制作等。如教学寓言《南辕北辙》时,让学生在读中弄懂课文所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他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行动与目标相反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道理。而后,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表演,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设计的动作、头饰和适当的表情,使故事显得更生动,丰满。这样学生在喜爱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学习语言,受到教育;而且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是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以教材为中介,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除了精心组织教材,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之外,还必须重视教学手段的优化,使教学手段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索,以最科学、最准确、最经济的途径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