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作 者:崔 云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回里中心小学 26550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准则,是一定阶段和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投身于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履行道德义务,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那么,如何使自己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教师,我谈一下几个观点:

一、教书育人,提高素质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要是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始终和党保持一致,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搞好教书育人,应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一般说来,书作为人类文化、价值观念、生活经验、科学知识的载体,除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审美知识、生活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道德性、伦理性。正因为如此,教书成为学校教育中教师培养人才的主要工作特点,并被人习惯表述为教师教书。教师虽为教书之人,但其目的不是教书,教师教书,意在培养人才。从这种分析中,我们可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虽被称为教书之人,但实质并不仅在于教书,而主要是以教书这一鲜明职业工作形式达到为国为民族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目的。
2、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既然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目的,那么育的是怎样的人?这是为师从教应当明确的。对这一问题认识不同,所育之人也会有很大差别,这实质上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通常有些人常常以为:教书育人,是指“教书”,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是错的,但它却是不完全的。因为在教书中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虽然重要,可这不是唯一的,教书这种活动所培养的人,是一个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培养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未来社会中,他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交往,也不会有能够很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理解为只是培养思想品德,就会在实践上窄化教学的多方面功能,也会导致教学功能的片面性。
3、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育规律,科学实教;精通业务,传授透彻;灵活施教,善于启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等。
二、乐教敬业,勤奋工作
人常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把它当做自己的人生事业来干,工作中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将工作做好。一个不热爱自己工作岗位,自己职业的人,永远不会在工作中干成一翻成就。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质财富,缺一不可,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物质财富再拥有,其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整个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教师要时刻不忘记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才能自觉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教师要有乐教勤业精神,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一是要不断深化对教育价值的多方面认识,来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就能够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二是要不断深化教师社会作用的认识,从社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中,领会自己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崇高使命,增强教师工作的荣誉感。三是要善于从复杂的育人工作中,去体验艰巨劳动中的欢乐,强化乐于从教的情感体验。四是要不断增强热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明确全在于他们,这种富有责任的教育爱也会促使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要具备“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认真去对待,学校无小事,教育更无小事,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要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要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学困的,都要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段,都要及时总结,及时改进。
2、勤于功业,勤奋工作。勤业体现着好学上进、主动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何以能够勤业?乐教是根本,精业进取是动力。勤业一是要勤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开阔知识视野。二是要勤于钻研,掌握从教规律。钻研,要注意发现问题价值;要抓住关键性问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勇于创新。三是要勤于岗位,精于业务,精心做事,忠于职守,不敷衍塞责,认真对待日常工作。
三、人格示范,掌握方法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使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坚守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语言要规范,推理要清楚,举止要文明,团结协作,尊重同事,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争做文明使者。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要求教师做到:1、教育者先受教育;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3、要有良好的仪态。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师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性格,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一定要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自己的学生。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终身学习,礼貌待人
教师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的学习、充电,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主体知识的发展,专业前沿知识的拓宽。既要了解教育趋势,更要注重与时俱进的教学新理念、教学新方法。教师还应认真学习做人礼仪知识,不断强化礼仪意识,自觉遵守礼仪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用礼仪观念滋润学生心灵,教育自己的子女,美化自我,展示风采。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面明亮的大镜子,照一照我们的样子,更照一照我们的内心,时刻提醒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