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兴趣是探究知识的原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兴趣对知识的猎取活动的成功,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启蒙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教学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是初中学生怎样学好化学的首要前提。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有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一位教师有好感进而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教好功课,全面关心学生,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同时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平易近人,发扬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导入新课十分重要。因此,每堂课的新课导入我都精心设计,利用“请你改错”、“实验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步入新的情景,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如在初三刚入学第一节课堂导入时,我准备了四个小魔术:“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水变‘血’”、“烧不坏的手帕”,学生热情奔放,兴趣极高,快速进入了新课程的学习。又如初三化学《水的组成》课题导入,我用一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切不断,能洗衣和做饭”(打一物质)引出水这个话题,以此导入主题。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的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学生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四、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巧设学生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并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等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堆积的潮湿柴草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物质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铁生锈就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由此,又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鬼火”,它实质是是由磷化氢气体的自燃引起的,这样就会使学生们进一步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因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中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而极具诱惑力的。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法很多,包括“家庭小实验”、“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化学游戏晚会”、“化学园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保”、“化学家成才之路”、“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等等。“在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我校东面的大片农田土质不错,但产量不高,我听说后就把这个课题交给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查看了土壤结构,并测出了土壤的PH值,结果PH值只有5。经过打听,才知道这片土地前些年一直栽种水稻,经常使用硫酸铵等化肥。原因找到了,同学们非常兴奋。接着我让同学们设计改良方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找资料,各抒己见,经过反复讨论,分析对比,综合论证,最后决定采用追施熟石灰的方法加以改造。这个方案很快被农户采纳,结果头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丰收的消息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个个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没想到才学了不到一年的化学就为农民做了一件好事。他们更加觉得化学的作用太大了,学习化学简直是一种享受,太过瘾了。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了实际,进一步巩固了书本知识,开阔了视野,巩固了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谭永雄.化学教学,以生活为本[J].肇庆教育研究,2007(6):32.
[2]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3]姚新平,《对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思考》,陕西: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