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地处广西西部,属老少边山穷地区。几年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全县共有教师3000多人,其中一半左右在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在这些学校的教师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状况令人担忧,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并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将对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成长,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一)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不良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危害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当前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教学任务重、升学考试压力大、超负荷工作、农村留守儿童多等因素,使教师精神负担日益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压力过重,身心疲惫;收入偏低,没有奔头;缺乏成就,难找归属;抑郁烦躁,焦虑不安等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把学生当成宣泄的对象,无故迁怒,恶语漫骂,以罚代过,侮辱人格,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自尊,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大。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本身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压力。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也更大,往往要求教师任何事情都应当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把学生的不良表现都归于教师的责任,使教师心理压力倍增。
2、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绩效考评、按绩取酬等等,伴随着这些改革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一些心理本来比较脆弱的教师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疾病,在自己的期望得不到满足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怨气。
3、超负荷的工作加重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等,其实际工作每天都在10个小时以上。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常常超负荷进行劳动,“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既教书又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评先、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等诸多挑战,加之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理解程度并不高,所以教师心理压力较大。这种状况易于激发教师的不良情绪,形成不良心态。
4、激烈的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目前,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等仍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建立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按教师的教学成绩排队,让老师之间展开教学竞争。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 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
5、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都是家庭的心肝宝贝,个性较强,心理素质较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调教。农村留守儿童多,在家无父母教养,教育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学校的全部责任,学生犯规违纪根本找不到家长配合进行教育,农村学校教师为此苦恼不已。
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减轻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压力
如何解决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群策群力。
第一、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条件,缩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设立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特殊津贴,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稳步提高,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向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倾斜,稳定人心,留住教师,使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安于乐教。
第二、改革评价体制,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学校和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坚决废止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改变过去只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
第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农村中小学教师,使他们树立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困难面前有顽强坚毅的意志、乐观进取的精神。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广开感情宣泄渠道,教育主管部门经常组织联欢会、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教师广开感情宣泄渠道。
第五、教育广大农村教师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心态,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磨炼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个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