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作 者:耿 凤
(明光市明光幼儿园,安徽 明光 239400)
大
中
小
摘 要: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了家庭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关键作用的发挥,同时对幼儿园提出了遵循尊重、平等、合作原则来与家长进行合作教育、共同管理的要求。本文以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实现家园高质量共育以及幼儿健康、向好发展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问题;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化,缺乏创新性
以往家园共育的形式主要为家长会,即在幼儿园统一安排下,家长于学期末、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特殊情况等特定节点通过家长会、私下沟通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或通过微信群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通知,这种单一的共育形式反映的是家园在共育理念、活动等维度的消极性,同时也是造成家园共育缺乏创新性、有效性的主要症结所在。
(二)家长被动化,缺乏互动性
与幼儿园、幼儿教师一样,家长与其他家庭成员同样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教育主体的关键作用,是幼儿教育的配合者、参与者、引导者,也就是说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当是平等、合作、共助共赢的关系。而在部分家长与教师看来,教师应当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家长只是配合教师的教育计划与活动安排,甚至部分家长因工作忙碌而缺席幼儿园亲子活动、家长会以及其他教学反馈探讨会等,这充分表明了家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的被动状态以及消极心理,良好高效家园互动环节的缺失必定会使家园共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认知浅层化,缺乏实效性
在多数传统家长的认知中,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教会孩子自主完成生活事务的能力,使幼儿获得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智慧的基础启蒙,但本质上来讲,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使命应当在于帮助幼儿获得智力、审美、体能、品德素养、生活能力与习惯等多维启蒙与发展,基于这一长期存在的教育认知冲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存在对立矛盾,以至于影响着家园共育的推进以及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幼儿园家园共育质量的对策
(一)规范家长共育认知,明确正确共育方向
意识认知对人的言行具有指导驱动作用,针对部分幼儿教师与家长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敷衍应付与无从下手等问题,教师的第一步改革就是要积极转变家长的育儿认知,使其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进而帮助其规范家园共育的行动,最终为家园共育坚定明确的过程与方向。具体来讲,这一任务的达成可进行以下尝试:
一方面,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分别进行家长与幼儿教师的沟通交流,教师需要从第三方视角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来向家长们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以及行为意义,以此来帮助家长对孩子的实际建立更清晰准确的认识;
另一方面,编订家庭生活教育手册,根据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际经验以及其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幼儿园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统一讨论,而后编订适用于不同家庭、不同幼儿的家庭教育手册,指导家长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与技巧。同时,还需要特别设置家园共育板块,明确指出需要家园合作来解决的问题及方法,切实保障家园共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拓宽家园共育渠道,增强家园互动效能
及时、良好的家园互动是实施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与必要保障,只有真正实现家园的相互沟通、理解、包容与支持,才能真正有利于幼儿发展。为此,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沿用以往家长会形式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家园共育的开放渠道。
具体来讲,在教育信息化形势下,幼儿教师可以把握信息化教育管理的独到优势,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活动情况的公开,如利用学前教育网网络平台来上传班级介绍、周计划、月计划、月小报、幼儿作品、活动掠影等内容,家长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实时进行在线查看,以此来保障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为良好的家园共育提供重要保障。
(三)设计多元共育活动,推动家园共育发展
综合多元的家园共育活动不仅是高质量家园共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儿接受度更高、家长参与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一点是,多元化的家园共育活动能够进一步拉近家长与幼儿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对幼儿在园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在具体活动中的心理、行为、素养等综合表现,如此良性循环,便可以极大推动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发展,同时保障幼儿的健康发育与快乐成长。
比如,在组织剪窗花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到园和孩子共同完成区域游戏任务,同时对家长提出共育要求,即以引导来替换代替孩子完成。活动开始后,家长需要首先征询孩子的意见,明确孩子想要完成什么内容的窗花,而后让幼儿从窗花集册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窗花图样,并引导幼儿思考需要哪些材料以及裁剪步骤,最后按照自己的思考来实践。在制作过程中,家长需要根据幼儿完成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适当帮助,以此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使幼儿感受到尊重与认可,最终提高家园共育的整体效能。
结束语
总之,以家园共育理念来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力量与优势能够极大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对于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素养提升、习惯培养,帮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教师要以先进的家园共育理念为指导,帮助幼儿家长树立家园共育新观念,并与其就共育制度、方法、活动、反馈等进行深度沟通与共同管理,从而确保家园共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何杰,姚蕾.交叠影响域理论下我国幼儿体育的“家园社”协同共育[J].体育文化导刊,2023(05):64-69,85.
[2]吴航,吕雪雯.新西兰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经验[J].教育导刊,2023(04):8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