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机制探索
作 者:刘海燕
渊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1700)
大
中
小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面临的特殊环境,如学校治理结构、资金来源、学生组成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学生党支部建设相较于公立高校面临更多挑战。鉴于此,探索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机制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创新机制的探索旨在通过改革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将从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探讨创新机制的构建路径,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党员队伍建设的优化策略、党建活动的多样化形式、党支部组织结构的有效调整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通过这些探索和实践,旨在为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践经验,促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民办高校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了社会对多样化教育需求的追求。随着民办高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党支部作为党在学生中的基础组织形式,是联系和服务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一)增强思想政治引领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通过党支部建设,可以有效地将党的理论和政策传达给学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学习氛围。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不仅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学术讲座、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等,党支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支部通过其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能够积极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党支部还可以作为学生与学校、社会之间的桥梁,积极响应学生的合理诉求,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维护校园稳定,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 在民办高校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通过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和党员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可以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党员进入党的干部队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党员干部。结语总之,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党员干部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民办高校党组织不断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中的核心作用,为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支持。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党支部的发展和党的工作在学校中的深入开展。 (一)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许多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活动仍然停留在形式化和表面化的层面,缺乏创新和实效性。党支部活动往往以完成既定任务为目的,忽视了活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有效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一些活动的开展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考虑,导致党员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不佳。 (二)党员发展机制的不完善 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一些学校在党员选拔上缺乏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导致党员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对于申请入党的学生,缺乏持续和有效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机制,使得一些学生对党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影响了党组织的整体素质。 (三)党员教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尽管民办高校普遍重视党员教育,但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往往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党员教育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这种教育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实现党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 (四)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足 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学校党支部未能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党支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风尚等方面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的不足 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组织力和凝聚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密切,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这导致党支部在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时,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党支部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性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覆盖面和互动性,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图文、视频、直播等内容,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开展主题鲜明、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构建多元化党员发展与教育机制 民办学校学生党支部可以实施分类指导,个性化培养:根据不同学生党员的特点和需要,实施分类指导,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高党员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和完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评估党员的表现和贡献,实行奖励和惩戒,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丰富党建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 民办学校学生党支部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术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提升党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强化活动的实践导向,确保党建活动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社会实际,增强活动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四)优化党支部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民办学校学生党支部可以优化党支部内部结构,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党支部内部职务,明确责任,形成高效运转的组织结构。强化学生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的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确保学生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创新机制的持续实施 民办学校学生党支部可以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增强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将党建工作纳入学院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结论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探索了一系列创新机制,旨在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党员,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最终实现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加强对党员的培训与考核,是提升党员素质、构建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基础工作。同时,注重党员的个性化需求,实施分类指导,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党性修养。丰富党建活动是手段,优化党支部组织结构是保障,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机制的探索,为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未来,民办高校应继续深化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方法,为实现高质量党建工作和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夏传红,李杰.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的路径[J].教育观察,2021,10(13):107-109. [2]莫靖聪,张景新.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育人与立德树人融合的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12):54-57. [3]张禧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8):118-119-122. [4]高鹏.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144-145. [5]王金华.新时代民办高校党的建设问题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v.24;No.136(02):58-61. [6]柳作豹,危常亮.浅谈德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才智,2023(13):109-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