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 者:陈璐璐 (铜陵市铜都小学,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学科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逐渐提高了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视,强调通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思想站位,有意识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体育;渗透
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才培养方案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仍然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这种理念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将德育理念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此外,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围绕德育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需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知。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未能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无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此,教师需要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恰当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具体体育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任务:学习球类运动时,教师在体育课堂开始前,带领学生到器材室找到本堂课所需要使用的足球,随后带领学生到操场中进行学习。在课堂正式开始时,教师细致为学生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足球进行运动,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练习,严格按照教师所讲的规范以及运动标准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结束后,教导学生将球类擦拭干净,对器材进行整理送到器材室,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此外,引导学生结束室内的体育活动学习后,及时打扫卫生。通过这类活动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力
当前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抗挫折能力较差,加之学生此时年龄尚小,缺乏丰富的经历和阅历,无法及时领会到体育学科的内涵。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部分教师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其能够遵守课堂学习纪律,往往为学生设置既定任务,鼓励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体育知识,提高思想得到水平;另外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研究不够深入,教学形式化较为严重,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增加挫折内容,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其意志力。
例如,在学到跑步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授长跑的技巧,通过示范教学法帮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技巧进行运动。经调查,小学阶段学生耐力较差,往往无法跑完全程。为此,教师可以积极进行教学创新,选用全新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为了让学生能够坚持跑下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长跑,在跑步中教导学生如何呼吸,让自己更加轻松,通过教师的陪伴,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另外,为了让跑步不再枯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唱歌,尽量选择节奏感强且振奋人心的歌曲,从而鼓励学生坚持跑下去。适时的表扬可以提高学生自信心,跑步结束后,及时运用正向、积极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从而减少学生对这一运动的排斥,增强其意志力。
三、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入手,激发学生的斗志。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通过游戏化教学的形式或者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学科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模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团队竞争活动的比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提高、取得进步。此外,虽然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避免学生出现极端性心理,影响其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乒乓球时,这一项运动属于团队活动,学生可以自行组队。为了能够使活动顺利开展,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游戏规则:每两人为一小组,实力相当的小组互相对决,教师作为裁判,计算哪一小组的失误率最低者获胜,失分达到5分后,则该组淘汰,换下一组与场上的获胜组进行对决。这种游戏规则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从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观察,发现这一模式下的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表现更加活跃、配合更加默契。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也需要积极为学生设置团队竞争的学习任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中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德育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随后对当前的体育教学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另外。在教学中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宝冬,崔婉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学苑教育,2022(27):94-96.
[2]张大尉.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措施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7):125-127.
[3]刘顺.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与优化分析[J].求学,2021(4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