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对策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对策

作 者:王祥雷 (泾县城关第五小学,安徽 宣城 242500)

 摘   要: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严格要求,倡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增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具备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为其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鉴于此,文章通过探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对策,旨在能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对策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引领学生以合作方式,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开展合作学习中,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实现共同的目标,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皆具有积极作用。对此,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与学生合作意识培养进行探究,形成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作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运动,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能实现对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如,实现对人合作意识的培养。而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储备力量,学生成才成长除了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还需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方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1]。一方面,在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意识培养,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从中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达到增进学生情感的效果,对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则能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现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背景下,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学习与生活,坦然地面对今后的挑战,助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对策
(一)准确掌握时机,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目前还有多数体育教师并未认识合作教学对学生今后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并未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课堂教学多为简单的体育锻炼、玩耍等。部分教师虽然开展了合作教学,但仍停留于表面上的合作教学活动,只会简单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对应任务与学习目标等,此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增强学生合作意识,还会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准确把握好合作的时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对应教学目标,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权利,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例如,在进行教学“跪撑爬行”时,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此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巧。随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小组教学活动,并让小组学生能到指定场所完成对应训练与技术工作。借此形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活跃课堂具有良好效果,确保学生能充分掌握跪爬技巧。最后,需将全部学生集中在一起演示跪撑爬行,引导学生以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进行评价,此举除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激发合作需要,为合作提供内驱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需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确保能在合作学习分析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需求,方能为学生合作意识提供良好的内驱力。具体而言,为了能让学生对合作意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有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践形式让学生能认识到合作意识的必要性,并能让学生认识在体育学习中,只有以合作方式展开学习,方能达到理想化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配合教师工作,实现对自身合作意识的培养。例如,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传统“拔河”比赛游戏,依据拔河学生的身体状态、性别差异等划分成两组进行对决[2]。通过此种形式,能让学生在拔河比赛中形成凝聚力,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全身心地参与到拔河比赛中。利用此种拔河比赛形式,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见,在体育教学的开展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促使合作水平的提升。
(三)合理运用游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学生初阶段中仍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游戏则为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宽松性、集体性等特征,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性,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全体学生能以集体形式参与游戏中,否则将会失去游戏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还会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需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跑步接力赛”游戏形式,在开展游戏前教师让学生自由进行分组,游戏中以最快速度到达终点则为胜利。而为了能取得游戏的胜利,学生们会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谁在第一棒、谁在第二棒、谁在第三棒.....”通过交流与探讨,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能力奠基,而在比赛中学生们为了小组荣誉会发挥最大的力量,直至到达终点。可见,在跑步接力赛中能提高学生的好胜心、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实现良好交流,为其形成良好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奠基。
(四)素质拓展活动,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素质拓展游戏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在游戏引领下爱上体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游戏的开展能增强学生组织与互动能力,利用不同的项目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等[3]。例如,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引入趣味性比赛“4x100米”竞赛活动活动,游戏规则为将水桶携带到接力区域,随后将装满水的水桶传递给下一名接力成员,哪组成员能在短时间内将水装满,并送至终点站,则为获胜。利用此种比赛,能让各小组成员实现相互配合,确保跑步过程中的平稳性与速度,避免水桶中的水洒出来。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及时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把控,如,学生可能会在失败后出现恶意破坏的现象,针对此现象需要教师及时阻止,耐心地劝导与教育学生,让学生深刻认识“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道理。另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将体育竞赛中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等原则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助力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且采取小组竞赛活动形式,也能让学生提前适应体育团队中的竞技项目,让体育能发挥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增强学生的运动素养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需要体育教师能正确认识其所具有的重要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饶智杰. 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J]. 体育画报,2023(9):247-249,256.
[2]缪小琴.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 教育艺术,2022(3):33.
[3]柳莹.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2021(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