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粗浅认识
作 者:马文鹏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塔上镇学区,河北 灵寿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效率的问题研究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相关的问题展开尝试性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施策略;充分预设;探究实践;教学情境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精彩导入,激活思维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既能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时,我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十个丫丫,分成两家;光会干活,不会说话。”学生很快猜出。我说:“我们的小手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这时,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入手,让学生填表:一只手有多少个手指?两只手有多少个手指?三只呢?四只呢……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说出一部分后,我再让全班学生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这样情境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为后面编制5的乘法口诀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预设,有效生成
构建有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教师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及时调整预设方案,促进学生深入探索,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学生们情绪高涨,有的认为和底有关,有的认为与底边的高有关,有的认为与斜边有关。但一个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尽管超出了原有的预设,但笔者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及时调整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验证。这样,巧妙选择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恰当引导,促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掌握得更为牢固。
(三)动手操作,探究实践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诱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思考、用数学知识思维。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来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并借助图形语言去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有效练习,提高效率
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精心设计新颖有趣、多元化、个性化的练习,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知识后,我让学生制作一份2023年的年历卡。
(1)圈一圈,在年历卡上分别圈出父母和自己的生日。
(2)看一看,父母和自己出生的那个月各有多少天?
(3)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你碰到过几个闰年?分别是哪几年?这样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注入强劲的动力
教学情境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课堂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的诸多环节,都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尽管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也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但是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情境的创设不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而进行,不重视创设情境在教学实施中的实效性,这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没有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多大的帮助,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例如:在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鲜的事物兴趣比较浓厚,对枯燥的事物很难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地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使教学充满吸引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学们不仅在数学的学习中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在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的数学教学事半功倍,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数学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种教学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优势,通过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同学们由“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方式变成了一种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学习方式,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创新,学习的效率在有效的合作中事半功倍,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从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来看,在一些学校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普及,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学习的效率不高,缺乏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开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合作学习开展的实效性,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深思熟虑。
总之,有效性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教师应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力的提升为根本,将新课程理念具体化为现实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态,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