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探讨
作 者:梁 敏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8)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变革发展,国家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越来越关注,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小学数学更是三大主科之一。目前在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念下,作为数学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品质,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本文主要讨论了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相关策略,内容如下。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用探讨
在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促进数学知识的结构化,为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提供有效途径,这对学生看清数学本质和建立数学学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形成了刻板的模仿思维
传统数学教学工作中,喜欢运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容易导致学生不经意间产生了一种刻板的模仿思维[1]。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根据已有的数学结论进行公式套用,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个人见解,以至于在处理复杂数学问题时,很难发散自己的思维见解,最终形成了固定的数学思维。
(二)对数学知识存在畏难心理
学生的畏难心理是影响和限制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出现这种学习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且知识内容复杂、形式多变,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学生刚接触数学时,容易觉得吃力;第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会刻意地向学生传输数学知识比较难的思想,所以学生自发的认为数学知识很难。
(三)缺乏探究知识的心理认知和途径
小学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容易在学习中产生自我怀疑与被动学习的思想。如果没有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情绪,反而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贬低,就会使得学生更加自我怀疑,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
教学设计中最主要问题就是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关系,涉及诸多关键要素,为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比如在预习数学章节“有趣的图形”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书本浏览,再寻找一些和图形类似的物品进行参考对照,像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这些基本图形可以找纸巾盒、三角板、晾衣架等常用的物体,并记录这些物体都有什么不同特征,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状以及有什么用途等等,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发散思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肯定会有疑问产生,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由老师进行统一讲解,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不知不觉中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育人”意识,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的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培养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比如可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推动课程讲学的进度,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各项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方向,合理划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小组内要保证人数均等、学习能力相当,便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管理。以“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为例,在带领学生了解完基础知识后,可设置如下探究练习:(1)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m处;(2)操场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m处;(3)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m处。将班级学生划分为3人一组,要求在平面上准确标注这三处地方的位置,并讨论在注明位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在自主交流和合作分析后进行平面图的绘制,最后由教师选出一位学生代表进行绘图过程的讲解和展示,再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议补充。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课后及时进行巩固、反馈和反思
对学生在课内练习的教学信息进行回顾、反馈,有助于教师合理调整课内外教学的进度和难度,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避免出现机械性的教学重复。同时,也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内容,通过制订补救方案,提高教学成效,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3]。一方面,要做好学生作业批改的记录,分析作业设计中的共性问题、个别问题,合理选择集中讲评、当面辅导的方法。在完成一堂课后,还要及时回顾和反思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结合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优化、改进,及时查漏补缺,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及教学能力。
结语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在探究过程中慢慢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锻炼自己的个体思维、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构建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会玲. 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简约化设计探讨[J]. 魅力中国,2019(47):122-123.
[2]马彦辉.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 考试周刊,2020(18):85-86.
[3]陈振力. 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初探[J]. 文存阅刊,2018(1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