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新高考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探索
作 者:李菲燕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福建 南安 362321)
大
中
小
摘 要:高中数学相比初中难度更大,而数学又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内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高考政策的提出,对数学老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能够促进老师跟紧时代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优化调整教学方式,不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实现高效化的学习,以在高考考场上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取得满意的成绩。本文就基于新高考政策,聚焦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
新高考取消了传统高考模式下的文理分科,除了主要的语数英三门科目外,学生可以在其他科目中任选三科,这就是所谓的“3+3”模式。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但数学依然是必考科目,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也比较大。高考新政策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促进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高中数学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应用比较广泛,高中数学老师要针对新高考政策,展开有效教学,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巩固学生的基本功
数学基础知识是展开深入基础学习的基础,同样是知识应用的关键。而且在新高考中,基础内容仍然占据很大的比重,这些基础内容又多以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难易程度属于中等,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因此,老师要更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并强化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老师要将教材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和公式讲解清楚,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其次,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教材上的习题,其实不管做多少课外的拓展性练习题,都必须要有牢固的基础才可以,教材中的习题是根据章节的基础内容所设计的,具有很强的这对性,能够让学生打下牢固的学习基础,因此,老师一定要重视教材中的习题[1]。
例如,在“集合”的教学过程中,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含义与表示,这也是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他们在新阶段接触到的数学概念是全新的,如果老师能够开好这个头,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益处。因此,老师在正式教学前要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做一个系统整体性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基本学情,划分出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集合概念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基础知识。
二、重视数学思维训练,挖掘学生潜力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是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尤其是进入高阶段,很多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高考中,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但不论是从难度上还是解题思路上,高中阶段与中小学阶段都有所不同,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展开自主思考,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或者可以借助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2]。
例如,以“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为例,本节课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要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位置关系的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会了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老师就可以引入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去看待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在相互讨论结束后,老师再给出准确的答案,加深学生的认知,然后再结合具体的问题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练习,促进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发展。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高考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引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种情况下,数学老师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数学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能够轻松张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例如,以“基本立体图形”为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主要以板书教学为主,立体图形的很多体征都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这就对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与阻碍,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特征,就不能够建立有效的空间观念,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动画制作软件将立体图形完成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够直观地观察立体图形的特征,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极大地推进了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数学老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从多方面入手,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各项能力的高度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达到新高考的要求与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三维.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8(03):10-11
[2]暨洪彪.基于新高考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索[J].高考.202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