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改革与发展

作 者:张 杰 1 王心茹2 王 (1、青岛市北区博文小学,青岛 266000 2、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14 3、青岛市李沧区少年业余体校,青岛266000)

 摘   要:体育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已成为蔚为壮观的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源自奥林匹亚山的圣火熊熊燃烧,接力传递,从未熄灭,照耀和鼓舞着人类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少年强,国家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新生力量,代表着国家的未来,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实现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
近几年国家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在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尽如人意,已成为困扰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毫无疑问是体育本身,特别是学校体育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其他因素制约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所以,在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同时,青少年体育也必须进行综合改革。
一、青少年体育政策强化与落实
政策法规是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为了使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更加规范化,必须加强政策及制度的法制化建设。我们一直在追求建立更加完善的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体系,以革新促进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青少年体育建设的政策频出,1979年,国家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动下,使中小学的体育事业得到了发展;对我国中小学的体育师资进行了相对的建设,使中小学体育力量得到了实际提升。
二、持续开展结合型体育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由此说明,体育与德育、智育一样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制度方面的保障,我们应将行动落实到实处。倡导政府部门间的协同作用,政府部门和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青少年体育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体制具有较好的制度优势,发挥体育与教育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破解制约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持续发挥各类专业性社会组织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当前,青少年业余体校、体育俱乐部、各类体育项目协会、项目运动中心等青少年体育组织是支持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积极参与,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导向,法律约束,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在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作用,发挥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比较优势。在经费方面,破除以往经费直接扶持的做法,培养可持续运营能力。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下属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通过评估然后给与经费资助,持续推动扶持制度建设,完善培养青少年体育各类组织的独立性,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三、体育发展多元化、系统化
中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坚持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协同推进,形成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合力,具体如校园体育和课外体育运动。
四、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带动消费
青少年体育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通过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让广大青少年掌握一至两项体育技能,就会为群众体育发展奠定牢固基础,也会带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是带动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在体育消费方面,青少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消费人群,通过观看比赛、购服装装备、参加培训等活动,带动体育消费。同时,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体育需求正加速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加速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这其中,青少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必须紧紧抓住青少年这个重要基础。
五、体教结合,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不同的2个系统,分属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管理,并各自按照自己的目标发展。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造成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分离,一方面学校体育更多强调了“健康第一”和所谓的“安全体育”,忽视了体育的竞技特性,导致了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竞技体育更多的只是关注金牌,忽视了青少年的文化教育,造成运动员技能单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我们必须认识体育的本质就是教育,所有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才培养,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必须重视“体教结合”,学校体育不仅要学习文化课,也要加强体育训练,竞技体育除了专业化训练,也要加强文化课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育管理部门破除管理壁垒,有效衔接,应将“体教结合”开展为学校训练的形式,使教育体系和体育系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弥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体育运动员。
六、探索体育纳入中、高考的可行性
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体育成绩一直是结业或毕业考核的一部分,但因为体育成绩并不纳入中、高考,因此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育项目的技能标准和评分机制。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而在西方国家,体育已经纳入高考,带动了整个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讨论体育纳入中、高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案。相关部门需要在有关考核指标体系中突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结束语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每一位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奋斗,新时代呼唤青少年体育新发展。祝愿我们的祖国“更高、更快、更强”!
参考文献
[1]许弘.体教融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与使命[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03):287-292.
[2]蒋艳.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的改革逻辑与实践指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0(1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