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融合性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融合性研究

作 者:王 娜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成都 610200)

 摘   要:围绕宏观教育前景,结合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促使高职院校产生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认知,有利于加快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与专业教育之间建立关联性,更好的予以融合,逐步延伸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也就是说,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依据专业教育为基本前提,主动性的完成教学路径探索,落实好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在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中,培育出更多具备专业职能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针对于当前的教学环境,高等职业院校逐步扩大自身规模,实现了招生数量的大幅度提升,从而促使很多毕业学生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演变成为社会性的现实问题。由此,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改革,专注于教学方式,更好的做出教学思路调整,设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秉持专业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更好的与专业教育之间建联系,确保学生建立主动性的创业观念,更好的实现学生工作思路拓展,继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精准且科学的完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谐进步的教育工作部署。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局限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效果不好
现阶段,综合性的看待高职院校的教学创新工作,具体表现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效果相对较差,主要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未能建立正确的工作认知,没有从基本层面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所以在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环节,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了解不够,造成制定的教学计划有所缺失,并不合理,没有突出双创教育的优势特征。即使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领导下,多种创业大赛活动如期举行,也未能获得良好的创业教育成果。当然,很多关于创业设计的比赛,都没有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关联,实际的教学融合效果很差, 最终的教育成效也是微乎其微,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受教育情况。
(二)不具备充足的融合教育实践平台和空间
辩证性的看待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为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创建有利的教学条件,所以,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充足的实践平台作为教学支持,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感知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愿意通过多种学习实践,获取全新的自我发展。对比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来说,用于学生进行实践的平台相对局限,只是单纯圈定了范围,形式局限于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园,忽视了学生实践平台的多样性,造成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并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未能在建立环节注重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二、双创教育应当如何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发展
(一)创建更加适宜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机制
更加深入的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核心概念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精神,能够合理应用自己的创业能力,更好的解决自身面临的多种现实问题。秉持专业教育为前提,更好的予以教学延伸,注重双创教育的教学体系融合,与专业教育的教学机制相匹配,将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落实好课程体系优化,创建出更贴合当前社会环境以及顺应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机制,从根本上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融合的任务。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可以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相应的进行教学内容扩展,增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双创教育课程,不仅仅涵盖创业计划或是风险投资等课程,还需要增设产品研发等内容,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精神。还有就是对当前市场有清晰的认知,知晓宏观社会的主要需求,顺应整体市场变化,更加科学的做出调研,掌握精确的行业信息,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平台,做出专业的教育指导。
(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主要的教育要点在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之间建立融合,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专注于实践平台建设,更好的提供学生学习实践的空间,降低学生的创业压力。高职院校可以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园,以此为基础,相应的做出教学工作延伸,扩大实践平台的类型选择范围,选择与学校共青团建立联系,创建工作坊或是俱乐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更好的完成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共享,相互之间分享创业经验。学校也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创建企业孵化基地,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业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果。
(三)塑造双创教育高质量融合专业教育的教学氛围
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能力培育,单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能力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的组织多种创新实践活动,从而在全新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入融合的校园气氛,更好的塑造校园文化。在校内,通过电台广播或是校园周刊的方式,突出校园平台的渠道作用,展示双创教育的优化政策,更好的开展教学普及。当然,借助多种方式,广泛的进行教学宣传,针对于学生的创业成功案例,做出正确的引导,或是邀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重返校园作为讲师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活动,在多个真实案例的列举中,让学生重新燃起对创业的信心,更加愿意主动的参与双创教育活动。还有就是积极利用现已创立的俱乐部平台,完成市场信息的共享,辩证的看待创业经历,让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创业项目选择。又或是对参与创业大赛的学生,教师给予绝对耐心的跟踪辅导,让学生找寻到更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
总结
高职院校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需要关注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还应当明确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依据两者间的教学融合,奠定适宜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教学基础,落实好多种教学实践活动规划,更好的创设校园文化氛围,从而逐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出适合整体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宗朝,赵薇, 魏云. 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融合研究——以高职金融类专业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20, 8(4):7.
[2]顾福珍, 李岩, 于灥,等.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素融合性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35):2.
[3]陈金友, 廖金雄, 胡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途径研究[J]. 经济师, 2022(3):2.
作者简介
王娜(1983年11月),性别:女,籍贯:辽宁鞍山,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