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车间任务型生产的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研究
作 者:王 江 王智勇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89)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以基于车间任务型生产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内容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做好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探讨。在不断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功能体系的基础上,提高车辆质量数据信息利用率,实现共享和高效管理目标,提高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水平。
关键词:车间任务型生产;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引言
现阶段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客户需求逐步向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车间任务型生产管理水平会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车间任务型车间生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如果想要提高产品质量信息管理效率,就要实时监控产品质量信息和数据,并要在实现共享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型的管理机制,保证产品质量数据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结构
基于车间任务型生产的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多种功能,在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能够为后续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
一是记录并管理产品质量数据。在实际对车间任务型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期间,需要精准记录各类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如具体包括记录零件信息、废品信息、工装设备信息等,之后还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数据进行管理。
二是统计并分析产品质量数据。利用直方图、饼图、时间序列图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性工具,更加立体地将产品质量数据展示出来。
三是管理产品质量数据报表。基于车间任务型生产的产品信息管理,需要对各种类型的基础质量报表的自动生产状况进行管理,同时也要保证能够自动汇总月报、季报、年报。
四是管理废品库存。在利用产品信息管理体系管理废品库存期间,主要对废品的实际状态、具体位置、数量、资金消耗状况等内容进行管理,不仅要全面掌握物料的库存和移动状况,也要提高返工返修、报废管控水平。
五是反馈并交流信息。车间任务型生产期间需要着重开展管理工作,一旦没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做好管理工作,就会加大各类生产安全和质量不达标问题事件的发生概率,难以及时传递和整理信息数据,甚至还会对共享状况造成影响[1]。因此,高效应用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将各类事件的处理意见存储在“质量知识库”中,还要接受客户的需求和质量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在做好整合工作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反馈和交流符合标准要求。
六是管理生产事件。精准记录车间产生的产品质量问题、精准判断生产质量问题的工序、为用户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提示。
七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管理用户。结合车间任务型车间的生产要求进行分析,将用户、角色、权限三级控制策略作为核心依据,不仅要严格管控系统权限,也要将用户的权限控制细化到纪录级别。除此之外,在产品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状况下,也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二、基于车间任务型生产的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建模要点
(一)高效落实产品质量信息用例建模工作
在面向车间任务型生产开展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工作时,需要将UML用例图在最为核心依据,在“UML用例图”充分发挥作用之后,能够展现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能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强化描述系统这一功能,在指出操作者的基础上,应用在系统静态用例视图建模工作中,并且还具备支持系统行为的优势。
通常状况下,在使用用例图过程中有两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如系统的语境和需求建模。基于车间任务型生产的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建模工作,以使用用例图的方式为主,最终目的是描述系统的质量管理需求,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系统开发业务功能需求描述。为了保证建模工作有序开展,在前期阶段需要明确具体的执行功能和运作流程,并要保证厂级质量审核员、质量检查员、质检班主任、质量信息总维护员等都是相关业务的参与者,同时这些参与者也是用例分析期间非常关键的角色参与者。
(二)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的功能组件库
质量管理系统与普通运行系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系统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就要后续开发期间将车间任务型生产特征和要求作为依据,制定完善的系统构建方案[2]。将“系统开发”作为依据进行分析,可知充分利用组件技术,将各个功能封装成大小粒度不同的“积木快”,之后再利用小的“积木块”构建大的“积木块”,后续还要利用大的“积木快”构建更大一些的“积木快”。在按照标准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细节处理工作之后,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充性,也能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此外,将车间任务型生产需求作为依据,积极建立系统功能框架,并使用粒度存在差异的组件做好封装调试工作,保证质量信息管理原型系统开发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以组件库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划分系统使用组建,还要将会系统功能组件库建立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比如:明确组件在系统中的地位差异,对车间信息管理中的组件进行细致分类,具体分为外壳组件、支撑组件、内核组件等;之后还要提出“虚拟数据库层”的概念,积极建立结构模型,保证各个组件最大程度上发挥功能。
结束语
总之,细致分析车间任务型生产要求,制定针对性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各项功能,为后续提高车间产品质量信息管理效果提供依据。通过做好用例建模、组件库建立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完善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数据与信息共享的目的,为后续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智能车间生产任务自主动态分配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20.DOI:10.
[2]路静波. 基于任务驱动的发动机生产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