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教师提高个人专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作 者:尹继香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驼腰岭学校,吉林 通化 135311)
大
中
小
注:本文系《乡村教师提高个人专业能力的有效策略》(立项编号GZ210236)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乡村地区,乡村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所以,本文主要探究乡村教师有效提高个人专业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乡村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师;个人专业;教学能力;提升分析。
引言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是,由于中国农村地区长期受到地理位置偏远和经济基础条件发展滞后等原因的制约,使得农村教育一直成为开展国家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而农村发展教育的最主要关键就在于师资,老师在农村义务教育当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也担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农村区域的师资是影响着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自然会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关注的话题。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调查可知,目前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探究能够有效提高乡村教师个人专业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应当值得进一步交流与探讨。
一、标本兼治,完善体制
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从指标角度上来讲,教师优惠政策必须要适当地向农村倾斜,从教师职务评价与聘用、工资标准和基本生活待遇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必须要给农村教师提供一种体制上的保证,如此才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魅力。一方面,政府要相应的调整评聘教师职务的条件,但是要着重考虑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另外,还要更加切实的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标准等。当前有多数乡村教师都会反映工资低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政府要切实的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比如改善教师住宿的环境,安排更多丰富有趣的文化活动等,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在任教时的归属感。
从教育治本角度来说,要更积极地促进校领导,以及学校老师关于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观念的改变,部分老师把教育培训作为了一个任务,使培训课程流于形式。唯有促使校领导、老师能够改变对教师能力培训的传统观念,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老师的授课素质。与此同时,必须相应的政策倾斜,使校领导减少后顾之忧,如此才能支持老师外出参加教育培训。也能够让教师在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同时,自主的、积极的追求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优势互补,组建队伍
教学研究能力一直是农村老师教学能力的短板所在,部分老师因为没有明确的教育科研步骤与方式,不清楚怎么进行科研,甚至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缺乏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所以,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一定要深刻发挥教育城乡结合的功能,建设一支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教师科研团队。
一方面,要创新城乡一体化的教学科研机制。在制度方面,不仅要引导城市教师内部开展协同交流,还要共建一支城乡一体化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必须赋予教师们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并引导老师们自由地选取研究的内容。另外,还要更加积极地优化和丰富教师教育科研梯队的构成。在城乡一体化教师教育科研梯队当中,必须包括以高校教师、城市中小学老师和农村教师为主要部分,高校教师需要给予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指导和意见。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引入教研人员,学校领导等其他的人员,从而获得更多的研究视角和资源,这样才有助于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的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因为城乡教师一体化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要充分利用线上互动平台加以开展。这样一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究平台,选择自己合作的伙伴,从而自己组建队伍;当队伍形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共同推进研究项目的进展。
三、量体裁衣,增强培训
众所周知,教育培训是提高老师专业教学能力较为有效且最普遍的方法,但通过教育实践研究表明,当前很多乡村老师都非常愿意进行培训,认为教育培训对提升老师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具有重要帮助。但有部分老师反应,进行外出学习的机会少,或因为上班的因素,没时间进行学习。线上学习的效果一般,部分学习的内容,并不适合本地乡村的教学状况,这会直接造成学习的效果发挥不足,限制老师专业授课能力的提高。
面对这些情况,一定要量体裁衣的,健全乡村教育本土化的培养制度,要增加培养对象的全纳性,让更多的老师加入到培养当中,科学合理地计划参加培养的人数,根据培养的内容,挑选相应需求的老师去进行培养。其次,还需要提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可以使农村老师学以致用,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农村当地的教育环境与条件等方面。
四、创新模式,增强体验
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教师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积极创新,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的教学环节,通过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度,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对学习的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在体验的过程当中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提高乡村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完善乡村教师教学品质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丁浩然刘学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建议[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04):54-55.
[2]朱小英,李斌.论乡村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34):52-54.
[3]景占海.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探索争鸣,2017,(09):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