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讨

作 者:雷 蕾 (山西工学院,山西 朔州 036000)

摘   要:当前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受到环境影响在逐渐改变,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新时代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当前的互联网非常发达,在网络上放松自己释放压力也是一种消遣方式,而当前互联网的复杂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各个方面出现差异。因此,高校就需要通过科学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优秀文化传承与精华在进行思政教育时灌输到大学生脑海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

引言
早在以前,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大学生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颁发了相关的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随着社会发展更多新兴文化的出现,部分大学生由于思想不稳固或者对于当前社会动态没有自我意识,便会盲目地跟从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就需要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学习科目的教学都要遵循大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人和事的正确认知,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规律[1]。
另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优秀的历史文化,更是祖辈们在探索思想中的智慧结晶,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将教育工作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使其文化素养、历史文化以及高等教育充分地融入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以及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意义
(一)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含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底蕴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重要的文化精髓和支撑,其中包含的思想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道德资源更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基础力量。每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以及文化自身价值的肯定,其主要的重要支撑就是来自于有良久历史的优秀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提升全体人民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精神力量的来源,国家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加强文化软实力,在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方面作出了全新的发展措施。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建设新中国和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当前的时代又是一个各种文化掺杂在一起的多元化时代,部分大学生在自我身心发展的时候没有正确的主观意识,对于许多事物不能够进行自主分辨以及不能很好地提出观点,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受到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大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以及建立正确的三观[2]。
因此,在大学生在建立自我主观意识与身心发展时,相关的高校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帮助不能够建立正确自主观念以及盲目跟从他人思想的大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发展。高校要时刻清楚了解自己的责任,除了做好对大学生进行相应历史文化输送等相关的工作以外,还应当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发挥课程的优势,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发展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同时,高校作为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与思想的重要地方,在最大程度上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二)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的主力军,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我要求,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需要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提升思想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高校除了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还要对他们其他方面进行培养以达到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目的,此外,一些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新时代在教育方面不断改革时,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因此,高校就需要根据当前时代发展对教育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融合,而传统文化中又包含的有优秀的德育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其加入到课程当中,使传统文化在进行弘扬的过程中又具有了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还能够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式,还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弘扬传统文化以及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效思政课教学途径
(一)在高效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结合,达到发扬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目的是当前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乏力,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及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观念,高校就需要在相应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在校园环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在各个学习科目教学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在校园内进行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播,使大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与中华历史文化相关的社团,有学生担任社团团长,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弘扬中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历史文化宣传,激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与宣传关于优秀历史文化的活动,让大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及使校园具有优秀历史文化元素。
结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进行充分地融合,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以此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提高他们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将其培养成为能够为祖国带来繁荣富强的有志青年。
参考文献
[1]李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1(10):42-43.
[2]刘雪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1(0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