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业是学校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作业的功效显得更加重要。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多依靠学生的积累,尤其是在课后时间通过阅读、写作练习等以及生活中的阅历、经验、素材积累,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更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尤其是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必然迎来新的挑战,教师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中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效果的整体思想,做好课后作业设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实践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后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巩固课堂当中学习的知识,引导进行学科知识内化吸收以及技能掌握,同时课后作业也是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窗口。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任务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一般是在家中,没有教师的监督,也没有学校班级中的学习氛围,更多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课后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这就造成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以及作业布置对于学生的课后辅导教学效果,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作为教师,是可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从而有效提升作业教学环节的功效。
一、作业内容贴合课堂教学
作业内容和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统一。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作业内容的前导性和延续性。所谓前导性就是通过预习的作业内容,让学生熟悉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知识和认知当面的准备,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策略。延续性是指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未完成”之教学的延续,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的时候,教学知识目标是增加学生词语积累,品味优美语言;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田园风情,感受乡村生活的自然美好。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乡下生活回忆或者体验,用几句话描写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画面,尽量使用比喻或者拟人修辞手法。这样的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强化和提升,通过简单的习作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将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的优美语言技巧进行实践运用。总之,作业内容设计要贴合课堂教学保持课堂上和课堂后的一致性,让学生的作业学习更加有效果有效率。
二、作业形式趣味多样化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在双减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作业负担。纵观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作业设计,量大是非常突出的特点,同时枯燥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征。长期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会对完成作业产生心理上的抵触,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发挥。如果学生有很高的作业完成热情,能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知识兴趣诉求,那么心理上的负担就会比较小,学习效率会很高,即便作业量没有减少,但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因此教师要注重作业形式的趣味化和多样化。如上例当中的《乡下人家》在课后有一道题目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确定需要配图的数量,并给取几个画作的名字。实际上就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将文章的内容进行分节,并用一个词语精炼总结每一节主要描写的内容。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形式进行展开,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准备几张和课文相关的乡下生活照片、绘画,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插入”,并取一些优雅的名字。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选取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一段描写进行绘画创作,要求将选取段落中作业描述的对象和场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可能进行还原。例如文中描写“鸡”的一段,绘画中学生要把握段落当中主要的描写对象“母鸡”“公鸡”“小鸡”,也要从文章字里行间看到“房屋”“竹林”等背景,学生要完成画作不仅要细致阅读把握作者的语言描写,还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画作的情感基调,甚至还需要结合生活常识、见闻,更好地完善画作细节。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非常有趣,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将知识学习和趣味实践融为一体,从单一的知识学习拓展到情感、能力、思维、审美等多个角度。
三、增加作业的实践性
知识的实践过程一方面能够巩固掌握程度,更重要的一方面也是通过实践让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应该更具备实践性,从而提高作业课后辅导教学的功效。从知识内化吸收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生活、模仿习作、素材收集等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积累语文知识。其中拓展阅读作为素材收集非常好的手段,也是可以融入到作业当中的。传统语文教学当中或多或少都忽视了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布置拓展阅读实践任务,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时候,三首诗词都是通过对季节景色或情境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搜集融入了季节描写同时又通过寄情于景创作手法的诗词。只需要学生进行记录和朗诵,并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沟通交流,以此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积累,同时这样的诗词收集实践活动其实上也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运用的一种过程。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减负的同时还要增强教学辅导效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把握好作业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内容上做到和课堂协调统一,在形式上做到趣味化、多样化,同时提升作业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功效,锻炼学生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俊霞.“轻负高质”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22(02):36-38.
[2]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