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对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和理解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缺乏情感共鸣,使得学生对经典文本解读不到位;教材呈现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因此,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当下初中语文学科特点以及自身发展水平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语文;传统文化;高效课堂
前言
语文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既能让人获得文学美感又能够陶冶情操,所以初中语文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修养和道德价值观的塑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和不断落实,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在受到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冲击,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文化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课改理念下人们对于初中语文能力要求。而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帮助他们建立起牢固的国学基础,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的人文底蕴。同时,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地位。在当今社会里,学生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以此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意味着如何利用好初中语文资源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
(一)加强阅读指导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授课,只有如此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阅读作为语文课前最后一公里,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内容以及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结合部编版教材中所选编文章和推荐的名著阅读书籍,为学生选择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进而提升学生们整体素养。除此之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活动主题,开设一些相关活动,如诵读经典、举办课外读书会等,都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真正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在阅读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
语文教师在学生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起着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以文学为本”的价值观,将其贯穿于整个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其次,在课内阅读上,还要注意把握课文重点突出文章特点,注重情感态度价值的体现,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由课内阅读分主题归类到课外阅读延伸,体会传统文化精神。以教材所选编古诗文为抓手,按照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价值观进行分主题、分题材进行群文阅读。如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梁甫行》、《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的《鱼我所欲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这些作品都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优秀价值观,都能结合具体的事物、事例,眼前所见来进行中国独有的推演思辨,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到文本所反映出来的现实世界,从侧面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思想情感。总之,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对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提炼,然后再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核心素养,最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目的。通过在阅读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使得学生们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熏陶和感染。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精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探索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提高。教师要结合当前教育形势与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学实践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去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手段,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其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主体力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探索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方法有多种,比如: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初中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学家的智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利用经典诵读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通过开设特色学科等途径促进语文课程建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词等中国古代经典名篇和历史人物故事进行情感熏陶等等,都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且基础性的课程,需要将传统文化这一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来完成教学目的,并以此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进而推动初中生全面发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该注重发挥好传统文化教育中蕴含的价值以及作用,同时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这样才能促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婧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J].文化产业,2022(04):166-168.
[2]王成,孟晓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学周刊,2020(30):123-124.
[3]刘鑫.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20(4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