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落实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持“五育融合”的理念,通过“校·园联动”“以球育人”“特色创优”“文化深化”等项目,使“五育”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不同爱好的机会与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学校的教育实现最大可能的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达到“五育并举”的目标。
关键词:基础教育;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终身发展。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要求“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育”并非彼此独立,而是“五位一体”的,“五育融合”与“五育并举”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1]。
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或者美育仅在这里体现,劳育只在那里浮现……实际上,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都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成长具有综合影响,产生综合效应,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渗透和相互滋养的。“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2]。
温州市马鞍池小学,座落在鹿城区中心环抱之中,东临巽山文笔峰下,紧依温州母亲河温瑞塘河,西傍鹿城明珠马鞍池,北靠浙江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大厦,是座洋溢着书院气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秉承“让每颗星都闪亮——幸福成长,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竭力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与足够的学习时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下的学校育人模式,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儿童的成长、家长的希望,以满足他们适应未来变化多端的社会的需要。
学校按辖区招收学生,学生状况差异很大,学校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因此,学校坚持树立“五育融合”的理念,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不同爱好的机会与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幸福成长,个性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校·园联动——资源引领,诸育融合
马鞍池小学,占地只有17.2亩,但是一所小学的视野格局不能只有17.2亩,2018年,直通马鞍池公园的校门畅通之后,学校启动“校·园联动”的举措,充分利用一墙之隔的马鞍池公园的资源,让学生们更好地走出教室,走进公园,为他们营造和提供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我们将项目分为:“学科拓展”与“综合实践”两大类。学科拓展类主要有“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劳动素养”组成。综合实践类则主要由 “劳动实践”和“公益活动”构成。系列特色课程学习,涉及诸多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接地气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动手中体悟自然之美,体验劳动的价值和快乐。公园成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借“校·园联动”开展的“五育融合”教育,切实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以球育人——一育引领,诸育融合
秉承“让每颗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我们开发羽毛球课程,印制校本教材,聘请专业的羽毛球教练授课,保证每个班级每周一次的羽毛球课,让马小的每个孩子都能全面了解羽毛球运动的技巧,愉悦健体,身心共育。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羽毛球比赛,历年来都名列前茅。尤其是2019年参加浙江省羽毛球比赛,获得男甲、女甲两个团体第一名。我们构建的《羽球飞扬》课程获得了温州市精品课程一等奖。2018年,学校又开设了《欢跃排球》课程,将校园排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深入挖掘排球运动的精髓,打造“欢跃排球”育人特色,2020年10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称号。
三、特色创优——项目引领,诸育融合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和普遍的发展”,应该包括体力和智力、才能和志趣等各种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3] 。马鞍池小学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新思路,在学校特色课程项目上不断创新,紧紧把握现代化教育信息,让莘莘学子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在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同时,得到特色发展。
作为温州市第四批青少年创客基地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创客教育;作为温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温州市首个5G智慧学校,在实现学校网络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与四川壤塘县、温州泰顺县的“互联网+教育”同步课堂结对活动,实现了两省三地教育资源的互助与融合;作为温州市5A等级平安校园,我们定期邀请温州警校老师为全体老师开展全员的防暴恐安全教育培训,还在校园内部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网格系统,建立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我们还每月一次,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疏散演习,使校园安全工作到位,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四、文化深化——理念引领,诸育融合
围绕“让每颗星都闪亮”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融入学校文化,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构建全面育人“全明星”课程体系,开发了五大星系课程,并构建和完善“全明星评价”体系。优化管理模式,将“五育”融入学校文化、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将各项育人工作串联。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育人工作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也使学生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发展。
五、校校联动——课题引领,五育融合
借助温州大学重点课题《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教育师范生德育实践活动研究》,遵循德育规律,统整学校和社区资源,推动项目化学习、实践性研究,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从教室到公园,在“校·园联动”中发展学科素养;从书本走向现实,在“校·园联动”中践行全课程;从课堂到社区,在“校·园联动”中参与社会公益;实现活动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从而达到五育融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
[2]李政涛.“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N]中国教师报
[3]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