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篮球”校园化的活动设计与实施

“小篮球”校园化的活动设计与实施

作 者:张 尉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浙江 宁波 315599)

摘   要:当前,随着小学校园开展“小篮球”的热情度越来越高,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小篮球”校园化的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了很多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小学阶段学校来讲,应该如何优化“小篮球”校园化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发,探索“小篮球”校园化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小篮球;校园化

一、小学校园开展“小篮球”比赛的优势
(一)“小篮球”比赛面向小学全体学生,有利于篮球运动的普及
篮协主席姚明指出,以前“从孩子抓起”只是针对技战术、体能等方面,从而忽略了“抓兴趣”,而目前小篮球比赛的发展除了面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普及之外,从器械、场地、规则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和适应,也允许在不同的省份、区域甚至是学校灵活调整比赛的形式和规则,极大程度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充分享受比赛的同时,收获竞技体育带来的快乐,增强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同时,小篮球比赛走入课堂,也会使课程充分适应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二)“小篮球”比赛与小学生身心成长吻合,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要充分适应和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小篮球”运动是为了改变成人的游戏规则,适应儿童身心发展。从“小篮球”竞赛规则上看,在不脱离成人篮球竞赛规则的同时,将趣味性、游戏性融入到比赛当中,既与成人篮球比赛有衔接,又具有小学生篮球的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使小学生容易上手,降低得分难度。例如:为加强小学生篮球运动基本功,增强小学生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将小篮球比赛每场分为两个阶段,即运动战和罚篮比赛,两个阶段比赛成绩相加为本队本场比赛最终成绩,因此,在“小篮球”比赛中,经常会出现最后罚“一锤定音”的情况,极大考验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小篮球”校园化的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依托小篮球计划开展校园篮球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建设一直以来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部分,青少年的体育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精神面貌和竞技水平。学校可以小篮球发展计划为契机,建设以篮球文化为背景的校园体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兴趣。同时,一个地区通过教研区、片,设置区域性的小篮球联赛,可以蓬勃发展校园篮球运动,还可以树立部分学校的篮球品牌文化,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性建设。小篮球联赛的宣传可以多元化、多途径,可以将学校的校园篮球发展情况、理念、课程设置、运动员典型案例等多方面进行展示,增加学生对这项运动科学、系统的了解,不仅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对校园篮球持续关注,更可以实现对其他学校的辐射影响。
(二)依据小篮球比赛进行校本课程设计
确立了以学校为主体的小篮球比赛,一定会逆推体育学科,甚至是综合学科的课程设计。实现篮球文化的校本课程,要吸引各个学科的进入和渗透,打造立体的课程体系,在非体育学科跟进渗透,有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体育兴趣。如语文课可以增加对体育明星传记的学习,可以以“我的篮球梦”等主题设置主题演讲,数学课可以引入投篮角度、球场规格等数的概念的学习,科学课可以设置运动训练方式的学习,美术课可以设置以篮球为主题的绘画展等。对于低年段或者没有进入篮球比赛范围的学生,可以开发一些篮球周边的课程,如篮球操、啦啦操等,同样培养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兴趣。
同时,校本课程的设置要充分利用校园的物质文化条件,对校园场地进行合理划分,为学生创造充足的篮球运动空间。还应注意要调动教师的能动性,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丰富学科内容。还要在校园文化设置方面注意开发校园篮球的荣誉墙、展示板等文化地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篮球文化的认同感。
(三)依据小篮球比赛阶梯型培养篮球人才
校园篮球文化品牌的形成,关键在于篮球人才的梯队性培养。学校要让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都可以接受正规、科学、系统的训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可以分层建设队伍,由具体的老师负责,从体能训练、技巧规范、战术学习等设置训练课程,开放选拔过程,循环选拔范围,让学生可以充分进入这项运动。比赛要以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区分设置,让不同的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队员的培养要由专门的教练员负责把关,梯度培养。
(四)依据小篮球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学阶段,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这个阶段是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周期,是学生形成个人能力、团队意识、竞技意识、集体荣誉的关键节点。思考如何将篮球文化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融合是学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篮球运动的基础操作难度并不大,适合小学生进行运动实践,而且篮球运动有很多提升性的操作,小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逐渐获得技巧上的提升,这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获取运动能力的目标”。
同时,学校还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教学有力,能力出众,课程设计有理念,训练方法得当的教练员队伍。要将教研活动落实在实处,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充分融合。同时,还要吸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学生的精神品格、意志品格的培养。
三、结论
总之,近年来“小篮球”比赛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势头迅猛,在小学校园当中已经形成具有特点的体育运动,逐步被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接受,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培养了篮球后备人才,但是笔者还是通过近几年组织和参与吉林省“小篮球”比赛的经验总结了“小篮球”比赛在推广应用上应注意的事项。希望能为促进“小篮球”校园化的活动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韩文章,小学体育小篮球运动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2-02-22
[2]杨洪剑,小篮球规则在市县级小学篮球比赛中的改编[J].体育教学,2021-12-15
[3]丁健波,小篮球在小学推广的实践价值和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