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双减之下农村小学高段数学作业优化方法

浅谈双减之下农村小学高段数学作业优化方法

作 者:黄海宾 (广西宾阳县宾州镇国太完小,广西 宾阳 530400)


摘   要:今年来双减政策落地对我国小学各个学科都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办学质量以及课后作业布置上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农村小学由于受到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已然与城市教学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小学高段又正处于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其必修科目之一,更应该优化高段数学作业。本文主要对“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高段数学作业优化方法”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小学;高段数学;作业优化方法

引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教育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农村地区交通以及外资引入等方面与城市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课后作业方面也没有进行分层,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还有的数学科目教学作业呈现出重复的现状,这样无疑是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衔接的关系,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上应该实现数学作业的优化,达到多样化、高质量和时效性等多重教学目标,也能够满足教育的需求。但是在当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为应付考试而教学,忽略了素质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算理和空间思想的掌握上多数是采取灌输教学的方法,学生多数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这已经成为小学发展的绊脚石。
 一、丰富作业形式,渗透生活理念,提高作业积极性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实现低耗高效的作业设计以及顺滑的教学环节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之一。在作业的形式上应该实现多样化,游戏化、理论化、综合化和实践化等双重形式共同发展,在作业上还应渗透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有助于充分发挥作业的有效利用价值。
例如: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这一课时的学习上,在数学作业上涉及到倍数和因数的理解与区分,可以以生活化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指出何为因数?何为倍数?比如:大家数一下自己家中有多少只小动物呢?有的学生说:“我家里有两条小狗和六只鸡。”教师利用这一情境我让学生说一下在这道题目当中2和6之间的关系呢?还可以习题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练习和理解。如:在下面的几组数当中,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呢?→4和24、75和25以及81和9,请同学们进行判断。有些学生可以借助乘法口诀的方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还有的学生选择了去寻找共同的因数,来加深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最后,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上要达到一种开放性的作业目标。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整理一个关于本节数学的知识树,将自己所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而且在每个数学知识点后面标明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影子。有的学生写:“这一部分的知识主要分为因数和倍数,在现实生活有很多地方是存在因数和倍数的,比如我们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两倍。”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数学作业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之中。
 二、组织分层作业,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作业有效性
 分层作业是满足双减政策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是各有特色而且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潜质挖掘和个人的能力发展。进行教育对象的分层来实现因材施教,在乡村教学亦是如此,要注重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共性的培养,发挥作业的价值。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学习上,教师先对学生进行能力水平和性格差异的分层,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相应的数学作业。组织分层作业能够实现教育对象的分层以及教学知识难度上的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分别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比如:针对能力较强而且反应速度较快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完成基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回答以外,还让学生去判断在众多的图形当中哪些是长方体,而哪些又是正方体呢?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下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组织分层作业,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作业有效性
分层作业是满足双减政策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是各有特色而且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潜质挖掘和个人的能力发展。进行教育对象的分层来实现因材施教,在乡村教学亦是如此,要注重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共性的培养,发挥作业的价值。
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学习上,教师先对学生进行能力水平和性格差异的分层,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相应的数学作业。组织分层作业能够实现教育对象的分层以及教学知识难度上的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分别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比如:针对能力较强而且反应速度较快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完成基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回答以外,还让学生去判断在众多的图形当中哪些是长方体,而哪些又是正方体呢?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下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这种分层作业的方法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基于本土资源,发挥环境优势,促进作业灵活化
 农村地区自然环境较好,有着天然的教育资源,这也是成为了教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对教育起到一种支持和推动作用,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实现灵活性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利用所学内容解决未知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自己村里或者是家中的物体进行分割或者是拼接。如:妈妈落了一个鸡蛋饼,并且将其平均分成四块,一人一块,那么问同学自己吃了多少鸡蛋饼呢?有的学生就在自己的本子上写着:“1/4”,然后再多举几个例子。“买了一捆香蕉一共12支,平均分给了哥哥姐姐和我,那么我们三个人一人分得几分之几呢?”有的学生能够发现:“每个人分了1/3,也就是四支香蕉,将12除以4即可。”通过这种实际例子的题目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而且在农村的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育的效率显得更为突出,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作业的上交和完成上可以利用线结合的方法,体现出生活化教育的优越性。而且在这个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必然,数学教育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最后,还要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家长在家的监督作用,以便加强作业管理。
结语
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较差,主要是源于教师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漏洞。农村小学数学学习起来理应更当顺利,基于本土资源优势实现作业优化。本文主要从“丰富作业形式,渗透生活理念;组织分层作业,促进个性发展以及基于本土资源,发挥环境优势”这三个角度为切入口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灵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婧. 小学数学作业"变形记"[J]. 文渊(高中版),2020(1):99.
[2]叶飘.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3):177.
[3]张丽美. 论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与创新[J]. 江西教育,2021(21):62-63. DOI:10.3969/j.issn.1006-270X.2021.21.052.
[4]张亚军. 谈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现状及改进策略[J]. 学周刊,2022,3(3):131-132.
[5]钟丹韫.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及实施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A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