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

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

作 者:王 玲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教研室,新疆 和田 848200)


摘   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可见,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而言,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要素,积极探索全面促进其与我国初中思政课有机融合的途径,已经不仅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也与我国教育整体发展方向保持着较高的适应度,同时,更将有效培养初中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节操以及极强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本文重点探讨全面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和思政课有机融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中华优秀文化;初中;思政课;融合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政治、文化、民族发展与变迁的见证,是一代代先辈辛勤汗水与艰苦奋斗泪水的思想结晶。可以说,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初中思政课教育有机结合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指导,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更是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表现,精神文明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更是一个国家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可以说,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当今时代,弘扬仁爱精神,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仁爱要素渗透到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去,从而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仁爱主义教育来提升学生精神思想的先进性,不仅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更能通过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思想教育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和谐,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活力与生机。
二、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的路径
(一)传统文化培训+教学创新,提升自身文化思政素养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现阶段我国初中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文化所暴露的主要问题之一,就在于思政教师普遍缺乏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开展思政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教学大纲和现有教材的过度依赖性,在教学方法上也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在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普遍缺乏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表现出“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更累”的教学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围绕中华优秀文化的中心展开的研讨活动或培训活动,使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以往单一化、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因而,为了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思政教师还应当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创造性地应用分层教学法,将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其分别讨论不同主题的问题,或开展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使那些学习情况较为理想的学生能够获得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当在教学评价标准上有所区分,要在以往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之上,将评价重点转向学生学习全过程,通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文化素养、思想境界等的发展情况,并给予进步明显的学生适当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其获得学习自信心的提升。
(二)搭建现代思政教育阵地,营造传统文化宣传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化、数字化新媒体管理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休闲娱乐。因此,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过程中,要在充分发挥以往校园标语等宣传途径作用的基础之上,有效挖掘和利用信息管理宣传平台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初中思政教育,搭建现代思政教育新平台,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宣传氛围,使初中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之余,接受更为便捷、更为 及时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申请以宣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公众号,通过搭建这种现代化的信息交互平台,分享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典型事件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制度,从而服务于初中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政治境界提升需要。
其次,思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思政教育阵地,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形象化、直观化的信息呈现形式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资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再次,思政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和整理一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短视频,在校园内公共场合的电子大屏上进行循环播放,通过这种途径来在学校环境内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宣传氛围,使初中学生能够在思想层面摆脱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学习活动都能受到耳濡目染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结语
总之,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历史时间的积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重要的思想支持和力量源泉,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和高尚道德规范也为我国初中思政课程改革提供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内容来源,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初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和初中院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政治经济一体化、文化思想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思政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内涵,正确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要影响力,积极探索有效推动二者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初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精神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耿重,沈昀,刘小更.新时代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9):153-156.
[2]凌新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堂建设中的融合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131-132.
[3]金树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学的实践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28):266.
[4]李明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8):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