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 者:潘 媛 (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苏州 昆山 215331)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教学,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改革下,阅读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阅读的积累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并陶冶情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善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提高综合素养。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就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而现阶段教师缺乏对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不高,本文简单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引言
阅读教学是学生不断汲取知识并渗透知识的过程,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如果对阅读没有浓厚兴趣,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都很注重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却因为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教学方法落后,使得小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良好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工作效率不高,形成了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局面,主要原因如下:
(一)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浓厚的兴趣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书读报的习惯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现实成分,兴趣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这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可在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调查显示,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是没有兴趣的,普遍对文章一目十行迅速扫过,缺乏深思与领悟,真正耐心阅读的学生不多,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在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像演员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成为老师的忠实观众,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没有实用性,是实现教学效率的阻碍,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多数情况是同学一起回答,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学生没有机会也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小学生注定成为教师身后的“小尾巴”,只能被动地学习,不会在广泛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学生对教师的心理依赖较强
小学语文是让小学生领略中华语言魅力的学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课程基础,阅读教学阶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会花大量时间带领小学生朗读文章并理解文章,教师常常会按照自身经验分析所学文章,有的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教学的引导,长时间下来,学生会跟着老师的思维而展开学习,这较大程度影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过于依赖语文教师,小学生就无法形成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也就无法感知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失去阅读教学的意义[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只有不断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学习并在阅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体会自主阅读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信心。例如学习《燕子》这篇文章时,作者描绘了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教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安排学生结合文章词句描写,画出自己心中的燕子,或者观察春天里其他美好景色并临摹,如此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升语文阅读质量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与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语文阅读需要大量阅读资源的积累,学生如果只依赖课堂上阅读学习时间提高阅读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不能被课本上教程局限,要不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完成阅读的积累,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2]。
(三)培养阅读能力,不断加强词句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熟读文章并理解其中意思,只有理解词句中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理解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环节掌握大量词语与句子的运用,是发展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鼓励学生将新掌握的词句运用到写作与生活中,这个过程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感,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词句运用。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阅读活动中摘录优美语句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并不怕困难解决困难的习惯;勤于阅读并在学习课文之前主动查找相关资料的习惯,这些良好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课文,也能在不断积累中发现更多类似事物,间接运用到生活中去。
结语: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爱上阅读,需要教师不断完善阅读教学模式,创立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晶晶.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张倩.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