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学生学情出发,以生为本为源头,从根本上形成对自主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有效提问 策略
课堂教学中过程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是一门教学艺术。本文从选择最佳提问点、给予探询和引导、恰当的提出问题三个层次出发,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关注学情,预估学生起点问题
课堂提问如何才能达到高效,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从而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把握学科问题的基础上,充分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与生成问题,并以此作为有效学习的起点。预估学生的问题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包括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动机与兴趣点、学习能力、差异状况等,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我们可以从下两个方面着手:
1、善于做反思型教师。如果你是新教师,可以向周围很多有经验的同事沟通与交流,问问在他们的课堂里学生会有哪些问题;如果是老教师,那么同样的教学内容上一届学生曾经出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你这次上课的预估;如果你教的是多个平行班,同一教学内容在前一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下一节课备课资源。这些都是实际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在边教边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下需要教师时刻做一个有心的记录者,更好地掌握学生起点问题。
2、设计问题记录单。问题记录单不受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综合运用。由于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学时间相对有限,班级人数较多等矛盾,怎么样才能弥补课堂中还有很多学生有问题没有提,有疑惑没有得到解答,对于哪些无疑可问、不敢问或者不知怎样问更是起到导向、激发的作用,使每一个教学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时,在学习单元之前或结束本单元学习时运用问题记录单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图:
针对某一单元某一课时,在进行科学探究中适时发放记录单,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交流等探究过程中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如下表:
运用记录单不仅帮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问题,而且可作为引导学生提问的工具,通过问题的筛选,选取典型有切实可行的问题进行探究,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激发探究的欲望,解决课堂时间限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尊重学生,给予探询和引导
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是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如果我们马上点名叫学生回答,那个学生似乎还没有领会问题,仍站在那里苦苦思索,还是说你先做下去继续思考,请另外一名学生回答?如果我们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从而避免了拒绝或随意回答的现象,学生会主动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参与讨论、交流会显示更加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师的提问,有时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教师所满意,这时是另叫他人回答,还是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继续进行探询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在活跃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极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但理由是错误的,这时我们教师应该放缓课堂节奏,给予学生探询和引导。如教学六上《抵抗弯曲》一课:
师:如果我们研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哪些条件要控制相同?(激发新的信息)
生:跨度、纸的厚度,垫圈要相同。
师:垫圈相同指的是什么?(要求进行澄清)
生:形状、大小、个数。
师:如果个数相同了,我们还能比较出不同宽度的纸梁抗弯曲能力吗?
生:个数不需要相同。
师:根据实验方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纸梁越宽,抗弯曲能越强。
师:这样的描述完整吗?(激发新的信息)
生:当纸梁的厚度相同时,纸梁越宽,承受的垫圈个数越多,抗弯曲能力就越强。(重新定向)
这种探询是把前一回答作为阶梯,使学生回答问题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使用探询和引导既是对问题进行重新定向或重新组织,又是帮助学生导入正轨的一种简单又方便的办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益。
三、面向全体,恰当的提出问题
课堂中师生通过提问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绝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认知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选择恰当的问题提问恰当的对象,每节课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全体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以培养和训练其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提出问题,注意避免利用问题惩罚学生。不可否认,在教学中有时会无意识的提问那些上课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也许出发点是好的,引起学生注意,但这些不太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甚至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阻碍。不能错误的使用问题使用于其他目的,也不要忽视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更不要不允许错我的答案。希望课堂中的提问能让每个学生享受到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和激动。
总之,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启迪,使课堂变成每个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2]王天蓉,徐谊.2010.有效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