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从哲学角度浅议幼儿教师提问策略

从哲学角度浅议幼儿教师提问策略

作 者:陈荣荣 郭冬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提问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师生沟通手段。但是在实证主义追求目标的影响下,提问已经失去了它应该有的意义。针对这种现状提出改进策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幼儿达成情感共鸣;把握提问的节奏,增加“等待时间”;避免形式化的提问;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提问策略。
[关键词]哲学 幼儿教师 提问策略

提问,是“问题教学法”、“发现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的主要手
段,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过程中转换的“关节”。提问是一种最恰当的引导手段,也是实现师幼良好互动的有效工具。幼儿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还可以更好地挖掘潜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力、思维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的提问现状并不乐观。
一、幼儿园教师提问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深受实证主义的影响。简单易懂的客观主义和绝对主义理念是实证主义认识论的特点。实证主义者认为问题的答案是客观存在的和绝对的,并不受学习者的主观影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幼儿教师的提问策略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不是促进幼儿潜能开发的工具。导致在提问环节,幼儿教师控制成分过多,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幼儿自我探索和发散思维的启蒙。     
实证主义者假定问题的答案的客观存在的和绝对的,受此影响,幼儿教师在提问时已经有了预设的答案,当幼儿没有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回答问题时,很多幼儿教师会采取直接把答案公布出来的方式,以便教学活动按照自己预设的方式进行。这里便牵扯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然,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师幼活动的指南针,但现代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活动的生成,提问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提问过程中,教师单方面的阻止幼儿可能生成的兴趣,扼杀了正在生成的教育契机,也是忽视幼儿主动性的表现。
此外,实证主义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识记, 而不是促进 学生认知结构的质的变化。因此, 在这种状态下, 学习也只能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我们的各种教育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探索力和创造力,而不是对幼儿进行灌输式教育,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更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引导性,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变化,引领幼儿不断地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靠近。
那么,如何改进幼儿教师的提问策略呢?
二、教师提问策略的改进
(一)幼儿为本,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以幼儿为本,但是在实证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提问环节中教师无形的掌控整个局面,幼儿的主体性被忽视。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只是被动的附和。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最真实的物质存在,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本原和动力。生命具有感受性和主观能动性。儿童也是生命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作为引领他们前进的教师更应该去尊重他们,在提问策略上要意识到幼儿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善于观察,从孩子的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不断进步。
(二)幼儿教师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幼儿达成情感共鸣
提问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在20世纪初提出了“对话哲学”。他认为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到另一个开放心灵之对话”。在这个基础上,马丁·布伯提出了真正的对话关系,即“我—你”关系。在马丁?布伯“对话哲学”概念下,教师与幼儿是“我—你”关系,“我”是通过提问不断引领“你”去探索未知、收获成果的。因此作为引导者的“我”,即幼儿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与幼儿达成情感共鸣,才会使提问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三)把握提问的节奏,增加“等待时间”
幼儿时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很多时候幼儿教师抛出思考的接力棒时,会有部分幼儿没有进入状态,或者是幼儿对于老师的提问非常感兴趣,积极活跃的思考各种可能性,但活动时间是固定的,不得已老师只能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活动。这样提问对于前一种情况是无意义的摆设。而后一种教师无情的打断又是对幼儿兴趣的破坏使得幼儿不能尽兴,就会出现幼儿说悄悄话,看别的东西或做别的事情,导致纪律问题呈现在教师面前。因此,笔者认为,在提问环节,教师应该适当增加“等待时间”把握提问间奏。
(四)避免形式化的提问
目前,教师提问形式化现象严重,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其实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问题。教师的提问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对吗、好不好、是吗”等形式问题,而幼儿也会附和教师的提问,回答“对、好、是”,这种无意义的符号互动不是真正的提问。因此,幼儿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避免形式化的提问,并对幼儿的回答要作出有针对性的、积极而有效的反馈评价和指导。
(五)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提问策略
好的提问策略实际上要看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各个方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了阐述。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以《标准》为楷模。从实际出发,多看、多问、多想。多看一些幼儿方面的书籍,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真实的了解本班幼儿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提问策略。善于反思,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从自我反思中,找出优秀的提问策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2]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http//:baidu.com.
[3] 甄丽娜,仇晓春. 对国内外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兼谈实证主义的局限[D].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2010,(6):78.
[4] 崔珊.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8—9.
[5] 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阴.基础教育研究,2006(9).
[6] 沈小暗.课堂教学提问类型的概括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