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使合作学习深入有效

如何使合作学习深入有效

作 者:徐彦伟 (哈尔滨市南城第一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熟悉运用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基础知识,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成为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教学课堂标准指出,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两人及两人以上小组合作,共同思考学习,在共同协作下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高数学理解和掌握能力。
小学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小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较少,容易形成数学学科两级分化的现象,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效率不高,以至于造成部分同学偏科的现象,为了能有效提高小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效率,积极倡导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交流、多人讨论、个人学习、老师指导等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现状
数学作为应试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多数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将知识通过语言、黑板板书方式教授给小学生,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及小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甚至是没有互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参与度低,没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数学学科两极分化现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数学偏科严重,小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效率较低,整体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差,使后期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增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有效
(一)转变小学教师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
 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自己引导者、辅助者、督促者的角色,将数学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小学生,把课堂参与度还给小学生,教师起到引导、解惑的作用,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交给小学生,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相互发问、共同思考,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激发小学生发散型思维,把教师主导、个体学习转变成集体共享、共进,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思考、提问、交流、解惑,使数学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难言之痛。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小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自主能动性较差,不善于思考与交流,封闭式学习是多数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建立高效、良好的数学学习合作小组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习惯,让所有小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优势互补、相互竞争,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小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
(三)建立高效、良好的数学学习合作小组
高效、良好的数学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其中应起到积极协助的作用,综合小学生整体数学学习情况、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因素,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小组成员2-4人为佳,设学习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好的学生为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定期协助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复查,对于数学学习不理想的同学,及时帮助掌握数学知识,鼓励同学积极学习,协助教师完成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补课任务,积极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互学,共同将数学学习效率提高。
(四)设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小组合作机制
 本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教师协助各个小组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阶段性地汇总各个小组的数学学习情况及小组成员的数学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小组和本组成员之间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差异,适当调整数学学习小组的人员组成,使各个组之间、各组成员之间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进步突出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组长人员优先考虑任职班干部人选,更大的激发每个小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在结合传统的教师主导数学教学的方式下,去其弊端、取其精华,更为行之有效的数学学习教学方式,通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效率,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改变部分小学生怠于学习数学的心理,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任务的整体效率,减少部分小学生偏科情况的发生,减轻小学生学习压力,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后期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