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数学课程进入高中阶段,教学的目标已逐渐朝向实践应用发展,而学生的掌握领悟情况也逐渐出现了分层。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分层设计方案,不仅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是能够提高学生整体能力的针对性措施。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分层准备;然后从教学目标、课堂授课、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好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
引言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已逐渐从基础概念、理论逐渐转化为实践问题的解决,这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更需要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综合学科知识形成创造能力。而学生经过从启蒙阶段至高中阶段较长时间的积累过后,知识的积累和学科思维的能力显然出现了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赶羊式教育方式,有可能造成落后的学生更加落后、先进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就有了极大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采取分层施教的方式,从教材内容、授课过程、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采取差异化的分层设计。例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基础的概念问题,而对先进的学生提出的要求则是更高的需要一定的综合思维方可解决的问题。这就会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努力得到提高。而这一做法也同样符合新课改对于高中教学要求中的“高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尽管分层教学法符合教育政策、观念,具有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期望,但在教学中如何实际应用仍是重难点,笔者认为需要从教学准备、过程实施到教学评价全面进行分层教学设计。
(一)分层教学准备
分层教学法是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学准备应该以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师应该对班级中的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根据掌握的结果进行分层。
第一,以成绩和基本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在这里将成绩优秀、学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称之为优秀生,将成绩一般、尚有挖掘潜力的学生分为潜力生,将成绩较差、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分为学困生。这种分层不易过多,一般按上述三个层次即可。这种分层方法正是为后续的教学实施过程的分层做好全面准备。
第二,对一些“特殊”学生要单独掌握,这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情况进行的特殊划分,例如:有个别的学生实际非常聪明,但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还有的学生存在非学习有关的因素,如家庭因素等;还要的学生学习态度十分积极,但或因基础不扎实或因思维方法不正确等原因成绩暂时一般。这种分层或者说是单独的掌握,并不需要独立于上述三个层次之外,更多的是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态度,保持一定的关注即可。
第三,要注意学生的分层注意事项,一方面,分层的方式有两种,各有利弊,一种是非公开式分层,分层的详细情况教师独自掌握。这种情况重点是在课堂问题、作业布置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进行区别对待,而在公开的授课过程方面则不进行区别的方式,这种方式显然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难度较大。另一种是公开式分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种考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分层激发学生争强好胜之心,避免伤害自尊心的语言行为。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分层是需要动态调整的过程,对非公开的分层模式其调整应该是随时进行;而公开式的分层模式则可以定期进行。其标准是以对学生的成绩、思维能力、任务完成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得出。
(二)分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授课、课后辅导、课后作业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均应以学生为基准进行准备,确保分层教学的效果。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以总体教学目标为基准,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的划分。如何分层,不能简单的以划分好的层次去制定教学目标,应该要结合数学教学的规律去划分。这就必须理解分层教学目标与学生层次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数学课程在高中阶段是由基础概念到实践问题的转化,因此,其最高层次的难度必然是以概念和知识为基础,综合分析、逻辑判断、创造构思而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这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进一步研究和深造数学学科的专业基础和思维基础;最低难度则是各种思维能力的缺乏,因为思维的建立十分艰难,不仅与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关,更多的是通过长期的学生过程中感悟、演化而来的,不可能一撮而就;而中间层次也必然是这两种层次的平均水平。这种划分是以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可能达到的最大学习效果而进行制定的。因此,一方面,班级中所分层的优等生、潜力生、学困生要按照上述标准准确划分,而不应以班级整体成绩为划分标准。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在每一层必定有所差距又有所提升,让每一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差距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2.课堂授课的分层
课堂授课的分层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准备、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分层,这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备课以及课堂授课技巧。第一,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备课,综合而全面的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将教材知识点按照学生层次进行划分。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技巧,在讲一些简单的概念问题时,为了不让优秀生感到无聊,可以提前布置一些让其思考的题目;而在给优秀生授课时,让学困生思考刚刚讲过的概念问题。整体的授课顺序依然要从概念到例题再到综合,从简单到难的进行。
3.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包括日常课后作业设计以及阶段性测试结果的评价。作业设计方面要有着明显的分层效果,但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积极主动效果,对三个层次的题目完全公开罗列,对刺激学生奋发向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每一层次的作业必须要在其能力范围内稍微拔高,起到提升的作用。阶段性测试同样要分层设计,其目的不仅是检测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的是起到鼓励所有层次的学生,让其以更加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达到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针对性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且动态进行分层,并从高中数学对专业知识和学科思维要求两方面考虑坚持分层划分的标准,从而让分层教学的应用有了根据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12):87-88.
[2]唐春霞.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1(03):51.
[3]付玉德.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3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