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城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浅谈城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作 者:刘 珞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灵寿初级中学 ,河北 灵寿 05050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把城镇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大力提升上来。着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不断发现和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关键词:初中体育;城镇;教学质量;教师素质;主体地位

体育课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肩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使命。发展初中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初中的体育教学因其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有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课堂也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是在一些地方,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体育教师观念滞后,体育设施不完善,而且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显得不足,除一小部分学生有所爱好,极少数学生具有某一项目特长外,大部分学生处于即无兴趣、爱好,又无项目特长。如何改变体育教学,消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克服重知识、智力开发,轻体育教学的弊端,落实素质教育,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逐步改变区域差别以及传统习惯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初中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变思想,提高重视
一方面,广大城镇和农村,由于受城乡差别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另一方面,在城镇中学里,随着教育格局的转型,区域间生源的竞争和择校读书愈演愈烈,家长和老师们,为了学生能够考取高一级学校、重点学校,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应考科目的训练,所以就无法谈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这就需要转化教师思想,提高文化素养。让家长知道身体是第一位的,上好体育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这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学校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普遍偏低,再加上体育教师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另外,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评先、评优、评职称只能等待或靠边站,体育教师得不到公正对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检查落实的制度也不健全,久而久之,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未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三、体育设施严重滞后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一些城镇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如利用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边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教学的改革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放在中心位置。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灵活运用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这样,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才能养成,锻炼的效果也才能有成效。(1)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应该让青少年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的细微之处,要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将锻炼贯穿在生活各个层面,不单纯依赖学校的体育教学。(2)紧密联系中学实际。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花心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不能因为注重了“快乐体育、情感体验”,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3)因材施教培养意志和兴趣。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思想严重,意志力薄弱,而体育课教学,运动队训练,比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并且促进意志发展。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应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运动前有跃跃欲试的情绪和克服内外困难的决心、意志和战胜对手的勇气,在瞬息万变的运动环境中培养学生迅速应变措施的判断力、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所以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育体”和“育心”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通过对城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可以使这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提高体育品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