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立足劳动教育 促进幼儿成长

立足劳动教育 促进幼儿成长

作 者:赵永红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振宁幼儿园,安徽 安庆 246000)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是人们接触自然、感悟生命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幼儿来说,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体现在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家长对幼儿也比较娇惯,孩子接触劳动的机会少,自理能力比较差,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意识薄弱。因此,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与能力,让幼儿从小爱劳动、会劳动,这对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生命;健康;成长

有人说:当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要和孩子在一起玩玩闹闹,又没有升学的压力,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就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我们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给他们上课,和他们一起玩,陪他们吃饭、睡觉等等,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人生的道理。在这其中,我们幼儿教师要扮演很多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幼儿生活中的设计者、照顾者、班级活动的管理者、人身安全的保护人、认知发展的促进者、社会化的引导者等等。这些角色都会督促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锤炼。我们要让幼儿具备最基本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就应该引导幼儿从小热爱劳动,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让幼儿主动参与不同的劳动,亲身体验生命的美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聚焦“幼儿游戏”,培养劳动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语言。在劳动教育中,注重游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在游戏中隐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活动,因此能直接反映幼儿的想法、思维。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多以游戏化的形式,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更能让幼儿去接受,并且全身心的倾注,教师做到口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才能让幼儿学中玩,玩中学。幼儿园里,我利用园区三楼大厅打造生活体验区,让幼儿扮演理发师、面包师、摊主、收银员等不同的人物角色,来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在班级植物角活动中,我向孩子们介绍植物养护注意事项,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细心照顾花草树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给各种小植物浇水、松土,拿起自己的小工具认真体验生命的重要。每天洗手的环节,孩子们在盥洗室里玩得不亦乐乎,水池旁边撒满水,衣服袖子也总是会不小心弄湿。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带领幼儿学唱、学做洗手七步法,通过不断地锻炼与学习,幼儿的劳动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在孩子们洗手之前能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按照正确洗手的方法把小手洗得更干净漂亮了,也逐渐养成了不浪费水,不乱撒水的好习惯。我带的大班班级,孩子们开始有了很强的动手欲望,好多事情孩子都跃跃欲试,比如说叠被子、浇花甚至管理我们班级的“小菜园”,他们都愿意自己去做。刚开始,我怕他们自己做不好并不同意,但是看着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样子,我决定让他们成立小组,互相帮忙共同完成。结果出人意料,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慢慢地,我开始学会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我在旁稍作引导。
不知不觉,孩子们在尝试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着“放手”教育呢。在保障安全可行的前提下,适当的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一味的让孩子遵照大人的想法去成长,会压制他们的探索欲和发现欲。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沟通和交流,不能抹杀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
二、重视“幼儿天性”,丰富劳动活动
爱动手劳动是幼儿的天性。记得,在一次玩沙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尽管孩子们小手、小脸以及衣服上都沾有脏脏的沙土,他们还是会咧着嘴笑着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来玩沙?下次能不能弄点水来?”我还记得,入秋时我们带着幼儿开展“大手牵小手,游园找秋天”活动时,有的孩子指着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问:“这是什么树叶?它是到秋天才变色的吗?”有的孩子指着桂花树说:“快闻,好香,我知道那是桂花树。”还有的孩子问我:“老师,大班的哥哥姐姐是不是去小菜园给菜宝宝们浇水去了?我们上大班了也可以去吗?”我更记得,每天的户外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他们喜欢自由选择玩具创造自己的玩法;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一起追赶、奔跑,哪怕摔跤也笑着还要继续;他们喜欢挑战有难度的游戏,玩攀爬网总想要爬到顶……
元宵节时,我们积极开展“小汤圆,庆元宵”主题劳动教育活动。上午早操结束以后,各班纷纷准备起来,把小面团按扁,放一点馅料,再轻轻封口搓圆,元宵就做好了。元宵刚下锅煮起来,小朋友就有点迫不及待了,“哇,好香!”“咬一口,软软的!”“真好吃!”甜甜的元宵吃在嘴里,乐在心里,幸福的味道久久印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实实在在地让幼儿品尝到了劳动的“味道”。园内每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不仅让幼儿平时养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还让孩子们把自己日常做的小事变成自觉行为,并且独立完成,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去督促和监督。我们在劳动教育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性格,也让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三、关注“幼儿生活”,养成劳动习惯
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幼儿园里,我们让小班孩子每天轮流当小小卫生员,从而体验卫生劳动带来的快乐。中班教师正确引导孩子开展“动动小手爱卫生,处处留心护环境”环保小卫士活动。大班教师布置爱心小任务,开展“我帮家里做家务”主题劳动实践活动。有一次秋天的午后,孩子们吃完饭,我组织孩子们出去散步消食,孩子们好像对落在地上的树叶特别感兴趣,开始自由捡起了树叶,我也没有制止,孩子们捡起来的树叶各有不同。索性我拿来了篓子,把孩子们的收集起来的树叶装起来。下午起床后,孩子们提议要用这些捡来的树叶做些什么,有的说做手工,有的说做观察研究,还有的说班级装饰。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了一堆的玩法。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午休起床后都能整理好自已的小被子,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只能简单地把被子拉直,但通过自己日常劳动实践,很快就能叠被子了。看,孩子们叠得很认真,这时两个小女生的对话吸引了老师,“涵涵,你叠的被子没有我叠的好看,你只是把被子铺平了。”“我叠得很平很好看呀!”“才不呢,你看我叠被子时把这个标志放在上面,老师说过这个标志是我们幼儿回的园徽哦!看我这样叠多好看呀!”此时孩子们在劳动中尝到了喜悦,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课程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劳动观念和态度,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对促进幼儿学会分工合作、互助和责任,延展幼儿劳动教育空间,培养其劳动习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注重“幼儿品德”,厚植劳动情感
德重于行。我们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保育员阿姨的辛勤劳动,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鼓励孩子从小帮大人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就餐时,幼儿教师指导孩子自取水果、自洗碗勺、自擦饭桌、自扫场地等。入厕时,幼儿教师引导孩子自取毛巾、自己洗手、擦手等。在户内户外游戏环节,幼儿教师让孩子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自行拿取玩具、器械,游戏结束后自己整理收纳摆放。当老师转换视角倾听孩子的声音时,发现孩子们对劳动是有自己的需求的。“如果让你来劳动,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呢?”“我想擦桌子,因为我会。”“我想帮助娃娃们穿新衣服,因为我喜欢漂亮。”“我想帮娃娃们洗澡,因为好玩。”“我想擦小椅子,因为它是我的朋友。”……他们所表达的正是他们喜欢的劳动。在家庭中亲子劳动尤为重要,我们教师经常让孩子们回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体验劳动过程的辛苦和收获,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对父母热爱的情感,懂得从小就为家庭分担的义务,提高责任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和品质。因此,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幼儿积极劳动观念,更要让幼儿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来体验乐趣,提高能力,厚植劳动的情感,让孩子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形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劳动教育永远不会过时。因此,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我们要正确引导幼儿学会劳动,亲身感悟自然与生命的美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意识与良好习惯,让幼儿在劳动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