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课堂实践了解到,将游戏化教学方法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地改变思想怠慢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动机,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期望实现将游戏化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最终为实现游戏化教学策略与小学数学的结合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学;游戏;原则;实践
一、游戏教学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
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应以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特点为教学基础,抓住广大学生学习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的特殊心理特点,设计闯关、竞赛、谜语、情景互动模拟等多种游戏教学活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实际问题寻找答案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在这种积极主动自愿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获得积极的心理情感活动体验,从而心理得到极大满足。教学活动一旦触发并迎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兴趣,往往能够发挥出教育功能的巨大价值。学生在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选取生活化的游戏材料
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主干课程之一,小学生的数学课程教育中的主要教材内容往往与我们的数学现实生活密切息息相关,教材内容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强调注重于从我们生活的角度审视数学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广大中小学生在一个更加生活化的疑难数字式和故事式的教学游戏情景中不断融入内化多元的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充分体现“寓教于乐,寓学于生活”的整个课堂教学游戏设计案例理念。
(三)多种游戏化策略穿插进行
游戏化策略的设计是以教学活动为对象而服务,而一节具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体现。一堂完整的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课程导入、新授、巩固、练习等多个环节。因此,游戏化教学中,游戏化策略的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了达到游戏化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应考虑将多种策略穿插进行,依据不同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设计适合的游戏策略,共同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教育价值。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实践分析
(一)课程导入、复习旧知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较弱,注意力容易过度分散,因此在一节仅40分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上课能否在学生上课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和引起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积极性,对学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无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他们对未知事物总是充满着一颗好奇心,尤其是对游戏类虚拟情景或故事更加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等游戏方法在上课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程内容的学习。此外,在新知识讲授之前,还可以利用课件、flash或者在线游戏完成对旧知识的复习。
(二)新知讲授、寓学于乐
数学教学中,一节课的主体教学部分主要是对新基础知识的深入讲授,通常情况下,40分钟课堂中教师对教材新知识的讲解约占60%。我们需要让游戏化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实践更具趣味性与娱乐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和师生互动实践的主动性,最大限度有效地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潜力。
(三)巩固练习、课堂互动
在设计巩固练习中通常可以设计闯关、竞赛等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参与、竞争,当学生顺利通过某一关时,给予学生一句鼓励性的话语,比如“真是了不起!你真棒!相信你还一定能继续有更加出色的自我表现”等,此时让学生在成功的情感教育体验中,不仅增强了自我中的效能感,而且参与度变得更高;而当任务失败时,一句激励的话语就显得更尤为重要,一句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重拾信心,重新调动起学习热情,而且付出更大的努力。
(四)评价反馈、调整策略
教师通过利用数学教学游戏课堂与学校文化教学综合活动相结合,进行评价综合反馈评价后能够及时发现每个班级学生的数学课堂文化学习效果,从而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文化课堂教学活动方法,有的放矢地认真组织进行文化课堂教学。同时对学校全体学生而言,通过利用教学课堂游戏与数学文化课堂活动参与学习的每个学生通过评价与教学效果综合反馈,能够及时充分深入了解自己对于课堂所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概论理解和实际操作掌握情况,从而合理地调整学习策略。
三、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平衡游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目标正确作为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它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一种具有全局性的教学指导思想。然而,教学内容目标的正确实现不能只单纯一味地靠游戏文化课程来就能实现,教师在准备进行游戏之前也就应当首先充分考虑运用的游戏教学方法是否真正能安全完成具体教学内容目标的具体要求,而且目前并非所有数学课程都完全适合教师进行游戏性文化数学课程教学。实际上数学课在游戏实际使用中也并非完全需要摒弃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形式下的“讲”与“练”,两者之间应当有效地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生搬硬套地过于使用一些游戏化的套路,而完全忽视具体教学内容目标的具体要求,往往只有就会适得其反。
(二)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形式
除了普通的数学游戏比如闯关、竞赛之类数学游戏外,教师还通常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和其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或者一些大型童话故事,通过各种游戏形式创设合理的数学游戏教学情景或者童话故事,极大地说也可以是一些帮助吸引社会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更多学生积极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良好数学心理指导意识。
(三)把握好游戏的难度
在游戏化课堂教学中,游戏的难度如果与培养学生个体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水平相一致;如果游戏任务题的设置太难,则不仅达到得不到某种教学活动目的,反而可能会严重挫伤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太简单,学生又可能会反而觉得它既没有多少教学意思,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兴趣,所以在学生设计数学游戏时一定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设计游戏的适当难度。
综上所述,将互动游戏一体化数学教学模式引入教育到我国小学数学数学课堂中,并配合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施,对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都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