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分析

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分析

作 者:袁陆燕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半岛一号小学,安徽 合肥 231100)

摘   要:实验课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不但能够获取知识,积累经验,还能够活跃思维,提高能力。本文研究分析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实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实验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将实验教学应用于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数学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要认真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帮助,不但能够积累经验而且还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实验教学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寻找出数学中的规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的逻辑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现状
实验课是课程改革后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许多数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有些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兴趣,上课前用了很长时间为学生营造实验情境。虽然这样可能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却浪费了课堂时间,偏离了教学主题。还有些数学教师在设计实验课时主题并不明确,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需要探究的问题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就不知道为了什么做或者应该如何做。这样不但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反而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实验课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的实验课教学环节不合理,只是让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操作而没有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也没有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实验完成后直接将实验结论告诉学生,导致学生收获不大。实验课需要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而有些数学教师并没有将实验课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给学生,对学生的提问及评价也很随意,导致数学实验课失去了数学学科属性。小学生经验及知识水平不同,因此在实验课中提出了假设可能会与教师的预设有所不同,其中乏有些新奇的数学猜想。面对学生的这些假设,有些数学教师担心时间不足或者自身也不知如何处理学生的这些假设,因此将学生的某些猜想置之不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会应用数学思维。而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习惯性地将实验课的注意事项及涉及到的计算等问题直接告诉学生,导致学生对数学实验课并不十分感兴趣。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学习,加强实验课理论方面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数学实验课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实践策略
(一)借助数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模拟演示实验是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教育或学具为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并主动思考,在探究中对问题进行验证。数学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获得知识。如在进行“可能性”的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同时掷出两个骰子,两个数的和可能为多少?学生通过思考后就可得到有“2、3、4、5、6、7、8、9、10、11、12”等结果。教师再让学生接着思考如果用两个骰子投掷20次,则和为5、6、7、8、9的机率大还是其他数的机率大?学生思考后会给出不同的结果。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验证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再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画画、比比、算算等方式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从而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实验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实验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共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讨得出数学结论。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验前要为学生合理分组,以免各学习小组间的成员水平差距太大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并对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拼、割、补、拼等方法的引导下完成实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 ÷2的结论。
 (三)借助实验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多媒体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创设和营造出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不断探究知识检验结论,使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民提升。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课堂教学时,有些学生对推导过程中“等分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句话很难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一实验:将一个圆用红、蓝两种不同的颜色将圆平分,如将两个半圆平均等分成8个扇形,然后再将这八个扇形拼成成一个图形。通过拼接,学生就会发现拼成的图形近似长方形。如果再将圆等分为16、32等分后拼成新的图形,结果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则拼接后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就会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结语
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将一个问题从实践抽象成一个模型的过程,然后解释应用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实际,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兰. 重视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 文渊(小学版),2020(5):143.
[2]李晶晶. 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