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作 者:向金花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第三小学,青海 海西州 8161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文章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为中心进行集中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概述
(一)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为了与快速发展的新课改要求相适应,我国很多小学纷纷引进了诸多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大大的支撑。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已经对我国多数教师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始终认为教师角色对于教学活动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但实践表明,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与新型教育观念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相背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违和性主要体现在无法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无法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评价。
(二)课堂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生动性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性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艺术、行为艺术和修养艺术,又体现在语文教学本身所蕴含的艺术魅力。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推崇和关注,人们对“知识”和“智慧”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得出的结论是知识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接触到的事物的集中反映,而智慧则对学生的未来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与新型教育模式所畅想的趣味性课堂氛围相比,传统语文课堂则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及时有效的课堂互动与沟通,教师的授课心态往往也是平淡、消极的,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会大打折扣,最终不再听课,而是沉浸在个人世界中,从整体上而言,这将大大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小学生心理机制尚未发育完全,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充满好奇心,而这些心理特征也恰恰是制约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制定,就是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其特有的趣味性、生动性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更加新颖,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徐熙,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从而确保课堂学习质量的显著提高。
(二)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良好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中,基本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它是其他阶段学习的坚实基础。而这种小组合作性学习模式的基本原理就在于,要求教师通过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技巧等,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对于我们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基本原则
(一)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父亲,树林和鸟》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①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
②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父亲爱鸟、了解鸟?
③通过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④通读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问题,前两个问题很容易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因此并不作为主要讨论目标存在,后两者则是考察学生对文章主旨内涵的整体感知能力,不同的学生因个体差异性会获得不同的认识,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就会提升课堂互动讨论教学的质量和层次,学生也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二)树立明确的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的明确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基础,是学生各个学习环节有序进展的核心,只有树立明确的学习重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不至于丧失方向,丢失目标感。而也只有明确哪些学习内容是重点内容,哪些内容是次要内容,学生才可以自主完成那些次要内容,才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重点讨论那些重点内容。
仍旧以《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为例,文章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句的表达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遣词造句和作文创作能力。比如让学生讨论以下语句的表达魅力——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的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这句话通过“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等重复性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对鸟观察地仔细入微,这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所用。
结束语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课程知识传授的倾向,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和资源,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知未知世界奥秘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独立人格和综合素养的养成。将一种强调集体协同、独立思考内涵的小组合作性学习模式广泛运用于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加强对学生集体观念、合作意识的培养,将有效地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有序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锦连.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码设计(上),2019(01):85.?
[2]江西省南昌二中政治教研组.略论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