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谈谈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优化对幼儿评价方法的重要性
作 者:张阳萍
(广州市海珠区金碧第一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288)
大
中
小
摘 要: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各项教育改革工作不断得到落实,对幼儿教育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这是因为,只有正确、客观地对幼儿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幼儿的心理状况,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受益程度等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评价幼儿,也是对教师工作是否有效的体现。 关键词:教育改革;幼儿;评价
在201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开始了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工作。根据《指南》所提出的精神去理解,关于对幼儿评价方法的指导意见中,很明确地指出,对幼儿的评价应该做到多元化与互动化。
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才能够客观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互动化则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只能由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个人感受。只有使幼儿在教育中感受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才能够培养起他的自信心和独立的人格,这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是积极与正面的。
从《指南》以上的要求来看,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幼儿评价改革的方向,也突出了评价的重要性。
一、对幼儿的评价应做到多元化
哈佛大学著名教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能方面包括了八个方面: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个方面的智能发展虽然全面地概况了幼儿阶段应该发展的智能,它可以很好地给老师提供了评价的方向。但是要多元与客观地评价一个幼儿的智力发展,关键还是要尊重个体差异。普遍来说,男孩子的动作协调性与语言发展会比女孩子稍慢;女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方面则相对男孩子来说是比较弱的。这是根据幼儿的性别差异得出的普遍结论。此外,不同的幼儿身上也会体现出更大的差异,这需要教师的耐心观察与客观评价。
此外,幼儿每天都在发展中,而且幼儿的可塑性特别大,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观察互相结合得出的结论。
幼儿的阶段性评价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方向,在一个阶段结束后,回过头去评价幼儿是否已经达到了当初制定的目标。一个短期的目标和一个长期的目标应该是互相结合起来的,而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短期的目标是为了长期的目标达成去做的努力,在若干个短期小目标达成后,老师可以根据短期目标的达成度去衡量长期目标是否有达成当初制定的目标,然后再把短期幼儿的变化和长期实施计划后的变化结合起来,对幼儿作出客观的评价。
除了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评价以外,为了更全面地反应幼儿真实的状况,也应该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
对比之下也许会发现,家长对幼儿的评价和老师对幼儿的评价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是他最真实和最接近本人平日的生活状态的表现,而在幼儿园,因为环境、老师的管理等与家中完全不一样,因此有的孩子就会呈现“双面人”的状况。正因为如此,让家长参与评价就显得特别重要。
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作为老师的我会发现,家长在对孩子的评价中,会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为家长制定评价的标准和简化评价的方法。
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是由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后进行制定,只有双方都认可的标准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在制定评价标准的时候,应该体现出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操作方面,应该尽量做到简单与直观,毕竟家长并不是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如果太复杂的操作,会导致他们遇上了难以操作的地方时候直接放弃评价。
总之,对幼儿的评价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会得到更为客观与具有广度与深度的评价,对幼儿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对幼儿的评价应做到互动化
要做到对幼儿评价的互动化,就要做到不断强化幼儿的自主意识,提升幼儿对自我内在世界观照的能力。
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班的民主氛围的营造。只有在与老师、同学民主与和谐共处的环境中,才能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民主与和谐的氛围中,他就会更加有安全感,更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和老师的相处中,老师只是一个指引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而并非能够操控孩子的人。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而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一个成年人,把自己和孩子从心理上,关系上割裂开来。只有做到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个体,才能够真正取得孩子的信任,彼此之间的互动也才能够持续良好地运行。
当老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和谐与平等的时候,教师对于幼儿的评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传递给幼儿,使他窗开心胸去接纳那些属于他个人的评价。
教学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老师应该对他及时地肯定与赞美;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老师也应该及时地对他的错误予以纠正和善意的批评。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应该是师生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的。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幼儿的评价,应该以正面和肯定为主,多赞赏孩子的优点与好处对幼儿的成长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符合现实的激励性语言,能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与保持愉悦的心情。激励性语言除了能够增强幼儿对老师的信任感以外,也有助于幼儿对老师敞开心扉。当幼儿在回答问题或者参与活动中遇上困难,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是对孩子最强大的支持,这种良性互动,能够让幼儿在愉悦、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成长。
除了语言以外,教师用肢体语言对幼儿进行肯定也是一种良性评价和互动。一个大拇指头、一阵掌声、一个拥抱……都可以直观地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对他的赞许与欣赏,这种直观的肢体语言对于幼儿来说,甚至比口头语言更加能够鼓励幼儿往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三、善用评价工具
对幼儿进行客观评价还可以利用各种评价工具。幼儿教师使用的各种评价工具并统一制定的,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本班幼儿的情况选用或者自己制定。
一般来说,评价工具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认知能力、社会发展能力、语言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几个大的方面制定评价表格,再细化每个表格的内容,做到评价内容详细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评价的等级可以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评价表格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幼儿的具体表现和情况能够直观呈现,方便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幼儿的真实表现,找出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和家长能够找到更好的,更适合幼儿的教学策略。
幼儿成长档案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工具。
评价表格的使用只是给老师提供幼儿成长的各种数据,但是参与当中的并不包括幼儿和家长。但是幼儿成长档案则是给幼儿和家长同时参与的一种评价工具。
幼儿成长档案包括幼儿的智力、身体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成长数据。它的作用主要是由教师把幼儿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同时把幼儿在家中的各种情况反馈给老师,幼儿本人可以对自身在幼儿园和家中的各项表现进行评价。
幼儿成长档案的内容是综合性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往成长档案里放置调查问卷、幼儿参与活动的照片和表现等各种记录幼儿成长的资料都可以往里边填充,它立体地呈现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幼儿和家长、老师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评价能够一目了然,不但家长和老师对幼儿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幼儿本人也能够通过成长档案了解自己。
总之,对幼儿的评价应该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做到更具有开放性,更立体和更能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对幼儿恰当的评价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林漫琼写,广东教育职教版 , 2018.8
[2]刘俐敏撰写,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