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作 者:李恩惠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400700)
大
中
小
摘 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小学生学好语文基础学习以及其他各科知识乃至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新课改当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更加重视,新的教学大纲当中也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新的要求。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为重点写作内容,分析了于都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结合语文于都教学,提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有效性;策略
序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需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是注重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教育;另一方面是通过丰富有趣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实施激发式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精神。在语文新课标当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教师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通过新课标以及教学大纲把握大的阅读教学方向,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阶段,只有抓住这一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其次,阅读能力是语文基础能力,阅读能力可以体现语文整体综合素质。通过阅读能力提升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促进学生知识基础的牢固以及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学生识字、学习句子和篇章的重要责任,而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小学生理解力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十分有益,通过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在学习其他各科的过程中也会减小阻力,学起来更加轻松和易于理解。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丰富阅读课堂 优化教学模式
首先,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需要不断丰富课堂。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更偏重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掌握知识点,关注的焦点是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对文章本身的美感以及学生的阅读体验缺乏必要的关切。事实上,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并感受和体验文章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阅读可以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通过丰富阅读课堂,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阅读思考,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思想及其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情景创建、分角色朗读等阅读活动使得阅读课堂不断丰富,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当中有所收获。其次,通过语文课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来促进学生阅读体验的增强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德国哲学家布莱尼兹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小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偏好。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从兴趣着手,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阅读偏好,把握学生兴趣点,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所喜欢的类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在了解学生兴趣与个性特征基础上,采取差异化教学。有些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教师可以推荐世界上优秀的童话书籍例如《安徒生童话》、《365夜》等,有些小学生喜欢寓言,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世界著名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等。通过鼓励和引导,促使小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能够深入阅读和思考。
(三)组织丰富的阅读分享活动 营造氛围
阅读使人身心愉悦,获得不一样的感受,阅读相同的内容每个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阅读不同的内容进行共享也可以互通有无、让小学生在互相分享当中提高,因此,阅读分享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通过定期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每名同学进行分享和推荐,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来选取阅读材料。分享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设计分享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片段或者制作自己的小课件、有感情的朗读、将书中的内容片段以演绎的形式展示给同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自我展示和推荐,分享自己的喜悦。教师还可以引导有共同阅读倾向的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学习、交流和阅读、探讨,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迸发思想的小火花,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四)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增强学生感悟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需要方法和技巧,不能盲目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按照正确的科学的方法阅读,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标。教师可以先设置几个关键的问题或者先将课后的几个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明确目标和问题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加专心阅读,同时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要点。其次,注重集中常用阅读方法的培养。教师需要将精读、默读和快读阅读、朗读等方法要点介绍给学生,同时,根据阅读的目的性,通过穿插训练,针对性阅读训练,来达到熟练的目的。第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传统阅读教学注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的归纳,教师可以在沿袭传统阅读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例如让学生注意关键句、关键词语以及重要的段落等,从而掌握文章表达的主旨,深入理解文章表达的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不断丰富阅读课堂,优化教学的模式;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组织丰富阅读分享活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苟天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3):61-62.
[2]李瑞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教学方法浅谈[J].学周刊,2021(13):81-82.
[3]刘晓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21(13):137-138.
[4]曹怡欣.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1(13):143-144.
作者简介
李恩惠 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8月,籍贯:重庆北碚,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职称:中小学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