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谈白云机场机坪管理的思考与体会

浅谈白云机场机坪管理的思考与体会

作 者:王海库 (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05)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白云机场的业务量不断增长,飞机尺寸越来越大、移动速度越来越快,保障飞机的车辆、设备、固定设施数量也越来越多,直接导致机坪运行秩序日趋复杂和繁忙,作为机场内人机环境最复杂、最危险的机坪区域(在相对狭小的区域相对紧促时间里汇集了航空器、保障车辆、保障设备设施、大量的旅客流、货物邮件行李流和大批活动的机坪工作人员),逐渐呈现出“安全风险大、协调管理难度大、事故偶发性强、事故隐患多”的特点,从而导致运转能力和安全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

根据白云机场机坪管理2016年年终总结提供数据(抢道6起;鸟击处理65起;轮胎受损203起;漏油41起;机坪、围界设施损坏25起;雷击5起;旅客闹事、人为干扰飞行区16起;应急救援9起),共发生机场典型不安全事件370起,均有涉及机坪运行方面的。因此,机坪运行管理既是整个机场运行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也是最能考验该机场运行保障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创造利益。从管理角度,机坪安全管理包括交通管理、保障作业监督、服务设施操作监管、运行秩序维护和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如果机坪运行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科学高效的管理,那将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甚至是危机四起。从我自身工作经历发现机场机坪运行管理也常出现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管理上常遭遇到一些瓶颈,出现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在借鉴国内其他枢纽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白云机场八年的机坪运行进行管理的实践,就机坪运行管理中常见的四大问题,谈些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以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问题一:对机坪运行管理的权责不明确
白云机场很早就依据民航局191令《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设立空侧管理部,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机坪运行管理的队伍,并代表白云机场股份公司负责机坪运行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制定和完善机坪运行管理的规章标准和流程。但因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权责分离、责权不明,仅赋予了管理的职责,但没有相应的权力作依托,在实际的管理中出现横向沟通机制不完善,协调不畅等问。
以培训考核为例:目前白云机场员工是否具备上岗资格由各个用人单位自己负责培训和考核,而不是统一由机坪管理单位进行。部分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重技能轻安全的现象。在未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足够的基本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的情况下,就安排其从事生产操作(如未对新员工进行飞行区驾驶车辆培训就让其驾驶车辆,未取得上岗证就上岗工作等)。特别是对一线操作岗位的员工,由于他们与单位签订的合同时间短、工资待遇偏低、流动性大(以本场安检护卫岗为例,每年的员工流动率达到40%以上),因此单位大都不愿花费时间和经费对其进行安全培训。从另一方面讲,许多生产一线的员工尤其是操作岗位的员工,自身知识水平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和应急能力不够。据非官方调查,有60%以上的员工认为参加教育培训太浪费时间;只有不到10%认为参加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身防护能力,愿意参加安全培训。
问题二:机坪运行管理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机坪运行牵涉到众多驻场单位,是由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作业流程组成,牵涉面广,一部分流程又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能管理、敢管理、会管理的魄力。
专业技能上很简单的做法就是联合检查交叉检查并举,或者有针对性的跟班轮岗。各个岗位都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和需求,去到现场进行了解、操作,从各保障部门的安全需求出发,融汇共享专业意见才能验证管理制度和改进安全建议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而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作业规范,提升保障人员按章操作意识,将机坪运行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这样,当机场管理机构赋予了机坪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力后,他们就能对机坪运行的任何单位及人员实施客观有效的监督检查,对机坪违章有处置权,对决策层有建议权,还可以通过客观的分析总结日常监督检查的结果。
问题三:机坪运行管理的主体认识不到位
在基层员工眼里,说到管理脑海立马就出现那是领导或管理者的事的条件反射。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理由:首先行业法规(民航局191令)明确规定“所有在机坪从事保障作业的人员都应当接受机场运行安全知识、场内道路交通管理、岗位作业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在机坪从事相应的保障工作”。 其次,是机坪安全、高效、运行管理的需要。每个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机场的《机坪运行管理规定》和自己本岗位的业务流程的要求,在机坪上开展保障作业,如果一旦违反则很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最后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履行的一些义务,需全员参与,如外来物防范人人有责,机坪管理靠大家等等。
举一个反面例子—白云机场外来物防范工作:因为外来物源头治理不足(主要在源头控制、人员培训、制度建设上主体认识不到位),检测技术落后耗时耗力,仅2013年1月机坪发现的高危外来物就高达 1808件,平均每个机位有10.5件,进而出现航空器轮胎损伤超过200起,轮胎携带外来物超过40起,数据触目惊心。
民航是一个很考究企业文化及集体协作能力的特殊企业,他即需要员工具有“忠于民航,爱岗敬业,严谨求实,执着追求,认真负责,主人翁,大无畏,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等精神;同时也需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带队伍,坚持原则,对下属要严格管理,公平、公正,用制度管理,把坚持原则体现在日常管理,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关心每一位员工,形成良好的团结氛围,才能确保所有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团结奋战,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年,打造一个又一个航空安全品牌。
问题四:机坪运行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白云机场机坪运行管理只是简单的流动式管理,虽然很早就建立视频监控系统,但却没有对机坪监管人员开放使用权限。很多被发现并处理的不安全事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你可以想象一下占地约200万平方米的区域只依靠4至5个人(这些人还要负责飞行区运行秩序监管、飞行区固定资产监管、飞行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停航施工管理、要客航班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等职责)去流动巡视,管理手段是多么的苍白与落后。如何有效的对飞行区运行秩序进行管理,包括人员、车辆、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实时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飞行区违章现象,特别是跑滑道入侵等严重违纪行为并进行处理、制止或处罚,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机场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飞行区视频监控系统的引入,可有效提高机坪管理人员对飞行区的监控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提高监测准确度,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在管理的实践中,诸多因素是在不断变化并相互影响的,如环境、设备状况、技术规范要求、操作流程、人员心理的变化等等,这就更加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坪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这是每个机坪管理人员都要认真考虑并最终达到的目标。
一是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开展机坪运行安全管理活动。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每个风险管理项目的设计上,落实到每个头脑风暴会议的组织上,体现于每一次的设备检查、每一次的施工监管、每一次的安全教育培训上,以机制和流程的创新,完成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地生根,为持续提高机坪运行安全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二是做好安全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及时从各类不安全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提出安全建议,建立不安全事件案例库,编写安全手册,共享专业所长,提高运行保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些都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职责。
三是不断完善规范制度,根据机坪运行实际情况的变化,动态修订各种规范制度,统一运行标准。如适时调研场内施工围蔽对交通运行的影响、服务车道物理特性、分析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情况、评估服务车道的提速风险,形成可行性报告,报民航监管局审批,将服务车道的车辆运行速度提高到30公里/小时(目前白云机场车速规定25公里/小时,远机位保障路途上较远,航班任务重,超过规定时间机组等会投诉,很多司机为了避免投诉就会出现超速行为,平均每月能抓到15起左右),有效地提高了机坪车辆保障效率。
四是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理顺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能。例如在运行监管中,发现有些驻场单位的一些无后果违章行为重复发生,究其原因,是监管信息未及时传递到责任单位。此时需要增加了日报的发送频度,增加“沟通单、整改单”的整改措施追踪,验证整改效果;对于整改效果欠佳的问题,直接约谈责任单位,直到问题得到关闭。所有的这些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的不断改进,都需要有服务意识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