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三公支出改革研究
作 者:胡玉琴 李亚岚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 成都 610213)
大
中
小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行政支出中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这三种费用的支出简称“三公支出”。三公支出在设定之初,是为了方便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润滑剂,使政府活动有序进行。然而在现实条件下,有的三公支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铺张浪费、假公济私等一系列不规范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公支出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来剖析三公支出改革,有助于为改革提供有益探索。 一、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三公支出改革的适应性
公共选择理论有三大理论假设,一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二是“经济人”假说;三是经济学的交换模式。这三点假设与三公支出问题产生的逻辑是一致的。
(一)公务员在做决策时存在私益考量
公务员所做的决策不全是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的是以团体利益,甚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的依据,这与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是相契合的。在三公支出上出问题的公务员都是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人,其所获利益直接属于个人,故而不能与整个公务员队伍混为一谈。若着眼于整体,公务员个体会知道:三公支出问题越大,越不利于整体的发展,但在事实上三公支出问题屡见不鲜的情况下,公务员个体基于个人主义的考量仍然会发生违法违纪事件。
(二)公务员基于有限理性做出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自利的,而且在考虑问题上,仅仅具备有限理性,这是符合公务员做决策时的行为模式的。显然,在三公支出问题上犯错误的公务员没有以大局为重,而是为一己之私,有部分同志利用职务之便,将原本正常的、属于公共支出的三公支出为自己的私欲买单,然而这些官员也仅仅是具备有限理性的,目光比较短钱,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了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也损害了他本人长远的利益。
(三)公务员所做决策存在利益交换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同私人物品一样用来进行交换,公务员所做的决策可能是为了迎合利益团体的需要,而将有利于利益团体的决策实施,从而获取利益团体的信任,也为自己的仕途增加筹码。在三公支出方面,违纪的公务员则是将自己手中掌握的政治资源和被制约者交换,以奢侈的公务接待为例,一方给予另一方过量的待遇,是屈臣于另一方的权力,以便日后可资利用。这也说明,政治交换不仅仅直接存在于公共产品和公共决策之中,还间接存在于公务员超乎职务之上的关系之中,是一种潜在的交换。
二、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推进三公支出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人的自利性、分析问题时的有限理性,公务员个体的心态可能会在为公或者为私之间徘徊,进而触犯三公支出合理的规则,而做出以权谋私、损公济私等行为。所以,在推进三公支出改革方面,首当其冲地便是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帮助他们从心理源头上树立正确的心态,明辨公私。
一是要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使之有能力为工作岗位做出贡献,有能力通过正当途径争取到自己的利益,以此来达到公私利益之间的平衡。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与时俱进,改变古板的说教方法,灵活生动地对公务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道德水平。三是要找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度”,缩减二者之间的模糊区域。
(二)完善三公支出相关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三公支出的法律文件不多,而是零散地分布在预算管理、公务员作风建设之中,导致三公支出失管失查。完善三公支出的相关法律制度,着重体现在防范和管理方面。在防范方面,要明确各违纪事项的后果,对公务员产生震慑力,且要切实运用立法、党纪条例、行政规章等法制手段,把三公支出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在管理方面,要规范预算体系,明确各项开销的项目与定额,完善报销程序等。
(三)构建更加开放的行政体系
“开放”的对象直接就是公众。首先,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公务员的职业特征,而不是对之讳莫如深,将之神圣化。强调公务员的职业性,也即在宣传时,要去掉公务员“官”的阶层属性,让公务员群体能够走近公众,与公众打成一片,这样公众也才能更容易地发现三公支出的问题,乃至发现行政体系的问题,继而使政府部门及时调整策略,改正问题,建设一个更加服务于民的政府,也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打下基础。
其次,作为与职业化相伴的,政府部门的“开放”还应做到政务公开,让老百姓了解这个职业,了解这个职业的人从事的工作,才能让老百姓安心、放心,也会从心里更加理解、尊重公务员。公务员也可以由此而获得廉洁、清明的动力,将自己视为最可爱的劳动者,从而在根本上不愿意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三公支出改革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于中元. 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 白景明. 严控“三公支出”必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J]. 紫光阁,2013,05:30-32.
[3] 贡欣欣. 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三公经费”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4]刘清泉. 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探究[D].西南大学,2013.
[5]廖永,张敏. 改进“三公”支出管理的建议[J]. 审计月刊,2012,12:33-34.
作者简介
姓名:胡玉琴。性别:女。籍贯:湖北省汉川市。出生年月:1992.01。姓名:李亚岚。性别:女。籍贯:四川省广元市。出生年月:199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