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养成教育初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养成教育初探

作 者:黄 炜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上海 浦东 201203)

 摘   要: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中包含大量国内外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文化意识,才能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比,发掘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前言
长期以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常将主要的语法知识、词汇句型进行机械记忆,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在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这种纯语言点的学习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也影响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对文化意识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意识、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一学科育人目标,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立足教材内容,开展应用型、任务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丰富自己的中外文化知识积累,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本文针对教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以下具体分析。
一、立足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内涵
初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本身,主动向课外延伸,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对中西方差异的了解。例如,在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教材(以下选文均采用此教材版本)《6A U1 A Family Tree》一课的学习中,教材中介绍了英语国家的家谱以及各家庭成员的称谓,教师可以从中挖掘不同的文化,比如说中西家庭成员称谓的差异,如uncle, aunt, cousin等。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做一定的课外补充,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或者仅限于教材。在笔者所在学校,教师结合课外教材《SBS朗文国际英语教程(第一册)》C6 Family Members做了相应文化知识的补充,比如说了解extended family和nuclear family不同的家庭类型,知道岳父、岳母、儿媳、女婿等称谓的说法以及在中西方国家的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并思考这些文化差异背后形成的历史原因,学生的文化意识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二、确立教学目标,培养文化认同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明确教学要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一堂英语阅读课通常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前两个维度主要是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就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中进行重点思考,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情感目标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时,形成更好的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6B U3 Qu Yuan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s》一课中,不仅仅是学习屈原和端午节由来的故事内容,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诗人屈原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在此教学目标下,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假如你是屈原,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阐述所选理由。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小组成员可以分别扮演屈原、皇帝、士兵和旁白,学生在课文文本的基础上改写对话,并在最后做出自己的选择。通过角色扮演,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端正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当然,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还要结合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支撑,从而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目的。
三、创新教学设计,充实文化底蕴
语言学习应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不断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中阅读文本所对应的文化知识,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口语表达操练,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
例如,在学习《9A U2 Fishing with birds》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技艺——鸬鹚捕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模拟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教学环节: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分别模拟鸬鹚捕鱼技艺项目非遗申报小组和中国文化部官员,由申报小组向中国文化部介绍鸬鹚捕鱼这一传统技艺的濒危现状、传承的必要性以及未来的保护计划,并由模拟中国文化部的学生就申报小组阐述的内容进行现场答辩,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与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文化意识。
四、学习优秀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从而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国际理解。
例如在《9A U2 Some facts about tea》一文中,学生学习了茶的不同种类,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外补充材料,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展茶文化和咖啡文化的对比学习,由此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分别介绍两种文化,并阐述自己更喜欢的类型以及理由。在此过程中,学生树立了中华茶文化自信,也能更理性地看待西方的咖啡文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延伸阅读教学的形式和空间。例如结合阅读篇目以讲故事、舞台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形式对作品进行再演绎,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加深理解,促进文化意识的培养。
结语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英语阅读教学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主阵地。以教材解读为基础,结合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活动是当前教育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这也为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晓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0,(82):101-102.
[2]王灵敏.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课课例评析[J].英语教师,2020,20(6):1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