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陶笛,大作为 ——浅谈陶笛教学搭建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作 者:许燕红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北江小学,广东 528100)
大
中
小
摘 要: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堂器乐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我校将十二孔陶笛作为学生音乐课堂的辅助乐器,通过几年的陶笛教学,既有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有效扩展了学生的乐理、节奏、视唱以及音准等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感受与表现音乐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拥抱音乐的桥梁。 关键词:陶笛;识谱;二声部;学生自信心;审美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对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调”非常熟悉,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来源,音乐是自由的、没有限制的,可以说音乐它既抽象也具体。那在万千事物中,我们该选取哪些合适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搭建起与音乐的桥梁呢?这就是我们作为音乐教师的一大重任。
依照新课标的指引(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标准版)第四部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堂器乐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我校自2016年开始将十二孔陶笛作为学生音乐课堂的辅助乐器,通过几年的陶笛教学,既有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扩展了学生的乐理、节奏、视唱以及音准等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感受与表现音乐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拥抱音乐的桥梁。下面谈谈我在以下几个教学领域利用陶笛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些初步尝试。
一、利用陶笛教学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识谱视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在识谱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促使学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乐谱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视唱乐谱的能力,是目前音乐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在陶笛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谱表、音符的认识,更多的要让学生通过识谱、视唱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演奏的方式,表达出音乐本身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在四年多的陶笛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音乐基础较差的孩子来说,视唱是学好陶笛的前提。在陶笛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集体研究、个案调查法,跟踪陶笛进课堂对培养他们识谱、视唱能力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先从孩子熟悉的简单歌曲开始教学,让他们合作自学曲谱,找出难点,再引导他们解决节奏、音准等问题,经过反复哼唱,熟悉旋律。此时我不会立刻让学生开始吹奏,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空指练习——边唱边按孔。空指练习时要保证按孔要严实,让学生熟悉指法以及音乐,提高演奏时手指与音乐的同步性和协调性。我还会在五、六年级选出几名学生,对他们进行识谱、视唱能力的调查,通过现场唱新谱、视奏、两人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检验。
二、利用陶笛教学让学生感受并学唱二声部歌曲
二声部歌曲的教学一直也是我们音乐课堂的难题,大概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学生对歌曲的主旋律听唱两遍后基本可以学会,但是对二声部的旋律却并不敏感,而且孩子的心中没有一把“称”,每次的二声部教学都会出现两声部比嗓门大小的现象,这样无疑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很多不和谐的声音。而陶笛作为有着固定音高的乐器,演奏时只要我们用统一技法吹奏,稳定乐曲的速度与节奏,就很容易让孩子真切地聆听到每一声部间的共鸣所产生的和谐音效。因此,在教学合唱歌曲时,我会运用“以奏代唱”或“以奏助唱”的方式,借助陶笛吹奏,先让孩子对主旋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进行二声部的音乐学习。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歌曲《海鸥》中音乐的旋律与副旋律,我巧妙地加入了陶笛来演奏副旋律,同时邀请一位会弹钢琴的孩子弹奏主旋律,让大家听辨出主旋律和副旋律的区别,通过对比聆听,孩子很快就掌握了副旋律是在主旋律的上方或下方构成的较为单纯的带对比性的旋律;接着我邀请一部分学生演唱主旋律,一部分吹奏副旋律,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二声部音乐的魅力。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感受多声部带来的优美和声效果,让学生在真正演唱时做到声部的统一、和谐。
三、利用陶笛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记得当我第一次带着陶笛走进课堂的时候,孩子们看着这把“神奇”有趣的乐器,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争先恐后地问:这是把手枪吗?还是潜水艇呀?是不是在水里才能吹得响呢?我们多久才能吹响它呢……这个时候,我鼓励我的孩子拿起陶笛尝试吹奏,并教给孩子一个自创的吹笛小秘诀,当这群“好奇者”通过我认真的讲解和示范后,很快他们自己也可以吹几首小曲子的时候,他们惊喜的发现,陶笛原来这么容易吹响!是的!陶笛是上手非常快的一件乐器,演奏者只需要对准吹嘴吐气、指肚按孔,便可以吹出音符,就算是低年级、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演奏。这么容易上手的乐器,让孩子们很快的对学习陶笛产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利用陶笛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尽管陶笛属于大众普及型乐器,但它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它的音乐渲染力相比爱尔兰哨笛、二胡等乐器毫不逊色。
在陶笛课堂上,我除了教学生吹奏陶笛,还让孩子走近陶笛大师,欣赏中外陶笛大师的名作,借此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2020年上半年,我尝试做了一节陶笛的线上欣赏课——走近陶笛大师,这节课我给孩子介绍了中外的陶笛大师日本宗次郎、中国周子雷,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陶笛实在是太惊艳了!是的,通过欣赏笛声悠扬,古朴典雅的陶笛曲,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陶笛声中感受到自然的味道,还可以在感受音乐的美的同时也让他们放松了心灵,从而提升了他们对陶笛的热爱。可以说,陶笛对我校孩子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了。
“小陶笛,大作为”!在音乐教学中加入陶笛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谱能力、合作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音乐审美能力。一“陶笛”飞架南北,田坎变通途,通过陶笛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会到音乐世界中的乐趣,也让陶笛成为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陶笛进课堂,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教学策略初探》汪文嘉 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