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累习作素材五步曲 ——小学语文习作素材积累的研究
作 者:叶碧丽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实验小学 516700)
大
中
小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习作原生态课堂模式的研究》(2018YQJK218) 摘 要: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习作素材是也!素材来源于生活观察,用心体验,切身参与,勤于阅读,动笔动墨。积累丰富的素材就能下笔成文。
关键词:观察;体验;参与;阅读;动笔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习作素材是也!教师命题,学生苦于“无米下锅”, 这让我们头痛。静下来细想,孩子们又何尝不为之头痛呢?
一、用心观察
习作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鲁迅先生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大自然就是生动的课堂。到田间观察人们劳动的景象,留意周围景物的变化;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儿的闲游;在碧绿的田野观察小花小草的生机活力,蜻蜓蝴蝶的翩翩舞姿……每年植树节到时,我就结合学校开展的“种植章”展示活动,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种植小植物。如学生彭钲元的观察日记;“一连两天,豆子都没有任何变化,我仍然坚持一天浇两次水,非常期待它们能破土而出。今早我带着好奇心去看我的“小宝贝”,哇,豆子竟悄悄长出了白白的茎,有的甚至差不多一厘米长,黑色的豆壳连着茎,就像一个个被扩大的逗号,有趣极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部分学生不但很轻松地完成了写作,而且写得很真实、很精彩。
二、用心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而如今的孩子很少去广泛地接触自然,体验生活,家长有时带孩子出去了,却又是玩赏为主,没有引导孩子观察、体会,孩子们也就“看热闹”了,走马观花地游玩。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我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们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指导习作《夸家乡》时,我给学生布置的周末作业是:和家长一起去爬神象山、登白水寨;去陆河公园、岳溪公园、梅园游览;
三、用心参与
分担家务劳动,动手参与其中,这一体验也能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习作水平。如罗靖的习作《和家人一起灭尘》一文,写得非常有意思。“一场家庭灭尘行动在妈妈的安排下紧张而有序地拉开序幕。我架起一台“高射炮” ——把长扫帚,向敌方“阵地”冲去。正所谓“以快为尊”,一瞬间,我就击毙了“蜘蛛侠”八只,负伤潜逃两只,此乃壮举也……哈!哈哈!我的心里有一种压制不住的兴奋。接着是姐姐的必杀技——两条湿毛巾。虽说是两条普普通通的毛巾,但是在她的手里,却变得出神入化——她的双手轻轻一抹,沙发上的细小灰尘瞬间就无影无踪,变得闪亮而有光泽了。她快步一闪,又停在了橱柜旁,左一下,右一下地擦起来,虽然汗流浃背,但是看到被自己擦得崭新又明亮的橱柜时,还是欣慰地笑了……
四、用心阅读
从课本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习作就有依据。
如《翠鸟》一文,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写出了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的特点,学生从中可以明白,在描写物体时,切忌全面,应该抓住特点,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指导学生完成写小动物的习作就有依可寻了。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范围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不去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平时无积累,作文又何以倾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学校开展了“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就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每一学年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和写读后感的质量评出“小博士”“小硕士”“小学士”,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五、用心动笔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学生还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年级时,学生从认字,组词成句开始。二年级时,孩子简单把每天从早到晚干了什么写下来,练习写一段话。三年级起,习作就起步,慢慢就练习简单的三段式习作。学生通过写日记,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地记录在本子上。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习作素材多了,情感丰富了,记写真实生活的习惯也养成了,一箭三雕!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了。通过这样的反复练笔,不断强化积累行为,长期坚持,就会形成积累习惯,必将带来“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写作自由境界。到那时,写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参考文献
[1] 《读写算(教师版)》
[2]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