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成人化问题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成人化问题在少儿舞蹈创作中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作 者:段 琼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410205)

 摘   要: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对于孩子的全面培养,许多家长会将小孩还送至舞蹈机构,进行少儿舞蹈训练。但是当今少儿舞的素材较少,且少儿作品中常出现成人化的问题。少儿对少儿舞蹈的学习,对于儿童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多数少年儿童跳舞成为了他们对艺术启蒙的第一步。我们应当正视少儿舞蹈教学环境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努力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少儿舞蹈;成人化;解决问题
少儿舞蹈作品的创新与创造过程,既要满足学生艺术水平提升的需求,又要能激发他们继续深入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气质,拥有良好的体型和体态,同时拓展他们对艺术的视野。少儿舞蹈作为舞者对舞蹈学习的起步和启蒙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形体美和气质美,可以丰富儿童的成长世界,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使儿童在感受舞蹈艺术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因此,少儿舞蹈创作应更贴近少儿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成长,已接近童心体现舞蹈乐趣为目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少儿舞蹈创作仍然有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成人化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少儿舞蹈训练养成良好的艺术品德、美感和习惯。我们应积极想办法正视和解决此类问题。
一、少儿舞蹈的特点
舞蹈艺术是一种形体艺术,以人体的动作为基础在表演时结合音乐、诗歌等艺术元素来表现编舞者所想表现的舞蹈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蹈也可以结合当代的科技手段,来呈现更佳的效果,这也体现了艺术的互通性和舞蹈的综合性。少儿舞蹈是舞蹈的一个较小的分支,舞蹈表演的群体是儿童,而不是专业素质过硬的舞蹈演员,少儿舞蹈应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帮助少年儿童,培养美感、舞感和对艺术的认知感,同时也应体现少年儿童的性格特征,舞蹈动作的选择和编排时都应具有针对性的针对少年儿童这一群体,舞蹈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帮助各个少年儿童,适应舞蹈训练。少儿舞蹈是面向所有少年儿童群体的,而不是只针对某部分人的。
少儿舞蹈教育与其他舞蹈教育相比,更需要贯彻科学教育的原则。可以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有目的的进行舞蹈教学,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的进行少儿舞蹈创作。同时还要求舞蹈教师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舞蹈训练,训练的方式应该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所有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少儿舞蹈艺术也一样,少儿舞蹈创作与编排时,应注重从少年儿童的生活中选取素材,从少年儿童的视角进行舞蹈创作,使少年儿童在舞蹈学习和表演时能产生共鸣,帮助少年儿童产生舞者的灵魂。在少儿舞蹈的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全面性,在教学中实践与知识相结合,例如在民族舞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对少数民族习俗、历史文化进行了解,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和舞蹈表演中更好的展现民族舞的特色。
二、现阶段少儿舞蹈作品的大体情况
由于少年儿童的思维模式,还有对世界的认知与成人不同,我们不应该把成人舞的训练模式和培养模式应用在儿童身上,也更不应该直接将成人舞简化或改变后变成少儿舞。但是我们逐渐发现,少儿舞蹈作品的成人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一)少儿舞蹈成人化的原因
若想跳出一支优美的舞需要身体的手腕,脚踝,甚至到指尖等各个关节和部位相互配合,对于身体的柔韧性灵活度要求很高,流畅的舞姿和扎实的基本功,相互配合,才能表现出舞蹈的美感。但是在如今的少儿舞蹈作品中出现过分追求美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生理成长,也不利于儿童的心理成长,有些舞蹈动作的设计难度过大,超出了少年儿童的对复杂动作的接受范围,有些舞蹈动作的设计,过度体现成人的美感,而没有体现少年儿童的活泼鲜明的特征,观赏者在观看表演时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这些作品往往是没有站在少年儿童的角度来进行创作。而我国的民族舞作为较晚出现的一个舞蹈分支,儿童舞的类型比较少,而且民族舞的表演主要由成年舞者进行,创作的资源较少。因此,少年儿童舞蹈教学创作中,常常很难创作出儿童舞特有的美感。
(二)少儿舞蹈创作趋于成人化的体现
有些舞蹈在主题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特征,而选择了成人化的主题,忽略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点,有些舞蹈要求儿童在舞蹈表演时,体现出成熟女性的娇柔的特点等,这些要求和特点是与儿童的特征不相符的。还有许多舞蹈在舞蹈的中心思想和舞蹈动作的选择上把少儿当做成人看待,有些舞蹈甚至直接将成人舞蹈稍作改编,直接简化成少儿舞蹈,而少儿在舞蹈表演时,无法表现成人该有的特征,但也无法体现少儿的天真无邪的特征。导致舞蹈表演时观众观看体验不佳,儿童舞者在舞台上表演时时动作生硬,面容木讷,没有体现少儿舞蹈的特点。
(三)少儿舞蹈训练强度过大偏成人化
进行软开度的训练是每一位舞者必经的事情,对于少儿进行软开度训练,也遵循了舞蹈发展的规律,适量而又适当强度的软开训练,可以夯实少儿舞者的基本功,为今后的舞蹈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良好的基本功和适度的软开训练,可以帮助舞者对舞蹈作品的表达。但是由于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与成人不同,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应适当选择软开训练。当前,少儿舞蹈教育行业中,经常会出现软开训练量过大,难度过大的问题。在已经进行了少儿程度的软开训练后,还加大难度,要求学生以更难的技巧进行软开训练。在少儿舞蹈培训班中,我们时常能看到少年儿童,进行漂亮的前后翻、前后软翻、大踢腿,小旋转,大跳等。但这些动作的背后往往要求的是长期的软开训练和高强度的训练。但是,训练并不是强度越大就好,难度越高就好,这样的训练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没有好处的。少年儿童的软开训练应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征,不违背他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不应该给他们过多的压力,适量的进行训练。
三、针对少儿舞蹈创作成人化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改变家长和社会对少儿舞蹈教育的观念
如果家长和社会对于少儿舞蹈教育,只是持以功利心便会导致少儿舞蹈教育不能完全把少年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目前部分家长甚至舞蹈老师对于少儿舞蹈教育的看法中都有错误之处,这些都会影响到少年儿童对于舞蹈的学习。家长应该把少儿舞蹈学习作为孩子对美的认识的过程,对艺术品鉴的过程,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少儿舞蹈教学之中。舞蹈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观看孩子的舞蹈表演,并与孩子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更投入的进入今后的舞蹈学习之中。同时,社会方面也应面向少年儿童宣传阳光、积极乐观的舞蹈作品,帮助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帮助少年儿童舞蹈学习,为其提供适当的平台,使更多的少年儿童有登台表演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表演能力,使少儿舞蹈教育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二)少儿舞蹈教育针对群体的全面性
少儿舞蹈教育应是面向全体适龄少年儿童的,而不是只挑选那些身体素质好、体态好的孩子进行舞蹈教学。少儿舞蹈教育不是专业的职业性训练,而是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同样的接受少儿舞蹈教育的权利,都拥有快乐学习舞蹈的权利,都拥有通过学习少儿舞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艺术品鉴能力的权力。同时,少儿舞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所有少年儿童潜能的开发,帮助日后挑选舞蹈艺术人才、培养舞蹈家。
(三)简化少儿舞蹈动作,避免复杂化
少儿舞的学习主体是适龄少年儿童,所以在舞蹈动作的选择和舞蹈编排时,要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来选择舞蹈动作。少年儿童,大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大部分人身体较为轻盈,但是,他们的骨骼较柔软,在舞蹈动作的选择上不应选择难度过大的动作,容易导致其骨骼变形。由于他们年龄较小,肌肉力量较差,若进行较频繁的训练,容易导致肌肉产生疲劳感,因此,舞蹈老师在进行舞蹈训练时,应合理把握时间。少儿舞者与成人舞者不同,成年舞者的平衡感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都较强,且他们的身形体态较为成熟,故创作者在创作成人舞时,往往不会过多的设计奔跑、跳跃这些动作。而少年儿童具有灵动活泼的这一特点,在少儿舞蹈创作中,可以适量的加入蹦跳这些简单的动作,既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又符合少年儿童的气息,还不会因为难度过高导致动作无法完成。在舞蹈设计时,可以适量的重复部分动作,以表达舞蹈的主题,帮助观众更明确的了解舞蹈创作者的用意,但又不应过度,过度重复动作,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使舞蹈没有新意。
(四)根据舞蹈主题,选择合适的服装及舞台
舞蹈演出不单单是舞蹈本身的表演过程,还是舞台艺术,灯光艺术,服装艺术与舞蹈艺术综合的表演过程。因此舞蹈编排者要选择合适的舞台,以烘托舞蹈的主题,同时,在服装的选择上,应结合少年儿童的性格特征,选择与少年儿童合适的服装,服装选择不应成人化,还应以舞蹈主题为中心。灯光是除舞蹈本身外能最好烘托气氛的工具,在舞蹈演出中,选择合适的灯光,进行气氛烘托,可以升华舞蹈效果。有不少舞蹈表演,在服装选择时,只是将成人服装改小,便作为少儿舞蹈服装,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少儿舞不是成人舞,所以在少儿舞服装制作时应结合少年儿童的特色,不应过于暴露或者过于成熟,以童真为中心结合舞蹈主题进行演出服装制作。
(五)采用科学的少儿舞蹈教学方法
少年儿童阶段是少儿发展到成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少儿舞蹈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培养较高的音乐素养。少年儿童的身体较为柔软,但是在进行日常训练时也不应过度训练,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应当循序渐进,基本功训练与音乐感、美感培养相结合,采用综合的舞蹈教学手段和方法,贯彻快乐教育的原则。帮助少年儿童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较高的身体素质,少儿舞蹈教育还可以激发少年儿童创新创造的能力,对于某一舞蹈动作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专注力。科学的少儿舞蹈教学方法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少儿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少年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舞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音乐时,应该选择少年儿童感兴趣的音乐,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舞蹈动力的音乐,这类音乐常常以轻快明了的童谣为主。
四、结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国今后国家建设的基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少年儿童,对于国家发展极为重要。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高智的少年儿童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少儿舞蹈作品去“成人化”是少儿舞蹈发展中的关键一步,少儿舞蹈作品,既可以满足少年儿童展现自我的欲望,还可以为培养少年儿童优雅的体态打下基础。帮助少年儿童健康发展,拥有积极乐观的性格。少儿舞蹈作品的去成人化,在帮助少年儿童保持童心的同时,还帮助少年儿童除去了其他干扰因素,从而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舞蹈学习之中,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珍珍.少儿舞蹈作品创作中的“成人化”问题[J].舞蹈,2017,(12):72-73. 
[2]李琳.浅谈师范儿童舞创作中的成人化倾向问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111-111. 
[3]刘林鑫.我国少儿舞蹈创编的问题及思考[J].黄河之声,2014,(18):54-55. 
[4]彭影.儿童舞蹈的特点及编创中存在的问题[J].新余高专学报,2006,(03):82-84. 
[5]杜玥琳.怎么看儿童舞蹈“成人化”现象——有感于少儿舞蹈大赛作品[J].艺术品鉴,2015,(01):337-337. 
[6]高梦崚.论幼儿舞蹈“成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明日风尚,2019,(10):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