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意思维训练》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创意思维训练》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作 者:贺 琼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挖掘出《创意思维训练》课程教学中可利用的思政元素切入点,旨在探讨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意思维训练;思政元素
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旮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统筹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关键是要在每门课程中充分挖掘和科学融入思政元素。
一、《创意思维训练》课程特点
《创意思维训练》一门在很多高校都开设的通识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目标上,应了解创意思维的价值,较系统地掌握创意思维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能力目标上,应加强创意思维的实践运用,通过多项训练,提高创意思维的运用能力;在素质目标上,应建立正确的创意思维模式和创意观念,激发创意热情,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该课程的授课思路应以系统的课程教学为主线,将课程的框架结构、概念和基本内容整合后,以专题化实践教学为依托,关注实践、回应时事,实现课程教学双轨并行,并通过期末实践作业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意义。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葆有创新思维、砥砺创新精神,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因此,《创意思维训练》这门课程在本质上就是一门契合时代发展,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念,为我国创意产业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二、《创意思维训练》思政元素挖掘融入
该课程的内容围绕应树立文化自信,坚定文化强国的学习目标,将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融合。可挖掘并融入的思政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受到了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 《创意思维训练》在课程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 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时效性和现实性。
在讲授“创意的意义”部分中可以加入相关时事社论的阅读环节,观看反映国家发展的纪录片,如《创新中国》、《大国重工》、《辉煌中国》等,增强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基本原理学习环节,可以较多运用中华文化元素来引导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在创意思维技法中加入中国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先民的创意智慧。还可以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运用六顶思考帽法,选取相关议题进行创意讨论。
(二)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特点是实践性、革命性和时代性,对于现实事物需要有反思取向、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而创造型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枕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竒,对尚不理解问題的探求。
在创意实践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行质疑反思,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常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三)品格培养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具备不怕失败、克服困难的品格。
在理论环节通过讲解新中国如何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经历无数曲折而终能转危为安、履险如夷。在创意实践环节,通过团队合作和思路转换,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须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
(四)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以“人”为本,“人”以“文”为内质。 
在头脑风暴法练习中可以组织讨论作为当代的青年一代,我们拥有怎样的文化诉求,应该怎样去传承和创造。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选取相关议题,鼓励学生完成创意设计。
三、结语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协同共建,是广大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的一个紧迫课題。在高等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内容,提升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坚定文化强国等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成为伟大民族复兴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