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追随童梦 体验成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方案

追随童梦 体验成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方案

作 者:陈 杰 (盐山县直幼儿园,河北 沧州 061300)

 摘   要: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那么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也应该将游戏作为基本活动,采用追随童梦的游戏精神,让幼儿还有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去真正的落实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个性化的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本文就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童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近些年来对于幼儿教育的关注力度正在不断扩大。为了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我们肯定需要就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这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园课程设计一定要凸显出人文性还有游戏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快乐,通过游戏有所成长。充分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和综合能力。本文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方案。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置注意事项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和教学游戏化
人类从主观意识上面对于游戏本质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理解游戏概念的时候会存在着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根据调查我们可以把游戏定义为是一种本能性的并且可以通过孩子内部存在的一种自我活动的表现,能够重点突出孩子心理活动的过程。课程游戏化其实就是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教学模式。当然对于课程游戏化很多人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其实课程游戏化一定要注意并不是单纯的课程或者游戏,而是要将两者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发挥出课程游戏化教学的价值。
(二)避免陷入课程游戏化误区
在落实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忙于设计完美的游戏布局,但是忽视了实际情况。有些幼儿园专门为幼儿设置精美的游戏环境,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游戏的可操作性。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年龄偏低,对于一些东西还无法有效的利用。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能够主动进行反思,考虑我们精心的设计游戏环境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游戏对于孩子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一)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
首先应该落实幼儿一日生活的游戏化,让生活活动成为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比如在晨间进行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一些服务内容,像是帮助教师浇花,或者摆放桌椅等等。教师也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儿歌,幼儿可以借助儿歌完成穿衣服练习,这样可以培养幼儿进行自理的积极性。在家中可以引导幼儿为妈妈洗脚,给爸爸擦脸等,或者组织幼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表演节目。生活中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和发现,能够帮助幼儿真正的去体会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二)组织形式的游戏化
教师需要改变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要能够不断挖掘出幼儿教育活动中一些游戏元素,从而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比如在带领幼儿学习《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时候,可以加入按节奏跳房子的游戏,让幼儿可以一边欣赏一边游戏,然后可以组织幼儿表达自己对于春天的幻想,甚至鼓励幼儿自己创编一些舞蹈动作,让幼儿体会其中的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获得主动发展。同时教师也要能够尊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园教育一定要注重追求活动的游戏精神。
(三)要注意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的游戏化
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要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各种经验。为此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这包含了班级环境,幼儿园环境还有材料投放区活动组织等等,要能把幼儿教育目标真正的渗透到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对于活动进行加工和组合,拓展出新的思路和模式。比如让孩子扮演小老师或者小医生等等。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想法,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导幼儿自由开展游戏,避免游戏任务化,这样才能让幼儿获得更加自由的发展。
(四)加强硬件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在追随童梦还有体验成长这样的主题下,我们必须要创造一个全面和立体的探究空间,要能够挖掘各种环境资源的作用,像是草地、阳台、门厅等等这些场所,通过我们的利用其实都是可以发挥出它们的功能的。除此外可以在幼儿园添置一些活动器材,可以在幼儿园张贴精美的标志牌,这样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使得整个幼儿园布局和环境变得更加协调统一,使得管理更加规范。比如可以成立幼儿园的运动地带还有露天表演剧场或者小农场等等,为幼儿进一步开展游戏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和活动场地,确保了游戏活动可以顺利的进行。
(五)创设和布置良好的心理环境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每一个班级都应该拥有自己个性的环境和独特的游戏主题,这样才能够实现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比如对于小班幼儿,很多一开始具有分离焦虑症,所以可以创设玩具城、童话世界等这样的环境,也可以更好的实现幼儿之间的交流,提升幼儿交往能力。中班的幼儿能开始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此可以安排展电影院、停车场、4S 店、修理厂、加油站等相关的游戏。而对于大班的孩子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文化元素,比如传统文化等。这样通过游戏的分类和融合,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需求,为幼儿参与活动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活动质量,教师需要注重幼儿体验,给幼儿设置游戏化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幼儿实际的需求出发,积极为幼儿游戏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创设良好的环境,打造一个立体、多元和综合的游戏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幼儿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志红.追随童梦 体验成长——紧贴园本实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方案[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2期.
[2]孙秋.创设游戏化环境 实践游戏化课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年01期.
[3]陆香萍.在生活中体验,在游戏中成长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