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研究
作 者:周 月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重庆 合川 401520)
大
中
小
摘 要: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表现为把握问题要领,遵循逻辑规则,不断质疑和反省。培养批判性思维乃为发展学生辩证思维做准备。历史教学是带着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价值不单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了,更在于以史为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本文从高中历史切入,探索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问题
前言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乃核心素养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形成个人的判断,才能有自己的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进而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墨守成规,灌输知识给学生,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理性思考,多角度思考,学会反思和自省,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客观地解读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一、大胆解读历史问题,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很好地诠释了只是一味地吸收教材知识带来的消极影响。高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不同人对历史教材的解读自然不同,看待历史事件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就像林伍德说过:“教材中描绘的并非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历史学家正在努力思考的东西,当它真正地被纳入教材中推广使用时,其结果早已过时。”所以,作为历史教学,我们当尽量引导学生不“尽信”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发展批判性思维打下坚实基础,提供“肥沃的土壤”。
例如,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①就“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题进行讨论;②这场战争为什么称之为“鸦片战争”?③有人说: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交流,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敢于对历史持批评态度,这就是学生批判性思维萌芽的标志。
二、独立客观解读历史大事件,助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且无法人为改变的,但是其可以作为记录、客观描绘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参照资料,虽然编写者们尽量保证其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准确性,但是往往还是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加入编写者自我的感情与主观情感,因此在对历史事件的评判与思考角度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与片面性。所以,如何注重对历史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选取,这就需要考验我们学生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对学生们的知识记忆能力方面投入太多的时间,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们自身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们就会逐渐对高中历史课堂失去兴趣,更加不利于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培养。
现代历史教学的重点逐步由教材过渡到学生们本身,教学生们学习教材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为了能够帮助他们找到自主学习的要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就例如在大型历史事件上,现行的教材往往只是将事件陈述出来,而不进行明确的观点表明,这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们直观地展示有关历史事件的真实图片,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领悟相关历史背景。以“百团大战”为例,虽然我们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但是无形当中也把我党的军事实力过早地暴露给国民党军,同时在作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我们部队的游击战优势等。这些独立客观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比较反思历史材料,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
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的确定应当基于认知主体的辨析、分析、推理等过程,而非简单地记忆结论,这一“反思—建构”的过程就是有效的认知过程,也是历史批判性思维得以形成的重要途径。但教材的宏大叙事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片面化、简单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引入不同史料,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史料,反思论证史料,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衍生和演变进行套索,去挖掘历史事件的共性和个性,以此帮助学生在反思中获得深刻的思维体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例,关于是否历朝历代君主专制趋势都在加强这一问题的解读,我们可增设如下材料。
材料一:“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新唐书》
材料二:“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明史》
材料一的目的在于提示学生不要过分地强调三省六部制的权力分工与相对制衡,从而忽略其实施过程中行政规则受干扰,实质还是皇权至上的情况,三省六部制的制约作用相当有限。材料二反映出明代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该材料的选用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明代内阁制度的认识。
事实证明,引导学生对比、研读史料,能够促使学生反思和内省,改变学生单线条思维模式,打破学生固有思维,构建起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对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养成大有裨益。
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区别事实和观点,识别论证逻辑错误,判断信息的准确性,理性地看待和解读历史,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思维,是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前提。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有批判才有进步。正因如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客观解读历史,学会反思和内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培情.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广西教育,2017(30):129-130.
[2]游敏.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000(009):P.8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