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作 者:董玉霞 (盐山县直幼儿园,河北 沧州 061300)

 摘   要: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爱模仿,易训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是自控力差。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幼儿交流和沟通,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群体意识;交往能力;有效措施
 
 
引言
陈鹤琴说过凡人都喜欢群居,幼儿是喜欢合群的。幼儿需要与良好的小朋友做伴侣,与他们进行交流相处,从而不孤独,获得友谊这是成人无法代替的。重视幼儿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也是幼儿幸福成长、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在交往中走向群体。
一、幼儿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学习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时期,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幼儿年龄小,能力和性格尚未完全形成,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幼儿沟通能力和性格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是简单而纯粹的,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时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对生活、对世界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征给他们选择合适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参与到活动中以拉近师幼间的距离,从而让幼儿能够向教师敞开心扉,使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幼儿,并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
二、培养幼儿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在集体生活中培养
幼儿在刚进入幼儿园时还没有集体生活的体验,他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幼儿教师对幼儿能否快速适应集体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更好的适合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微笑对待每一个幼儿,在幼儿情绪不佳时要有耐心,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平时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做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感受集体生活,并在集体中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教师在平时要引导幼儿与其他小朋友见面时打招呼问好,在平时要礼让,可以将自己的玩具分享出来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等。每个幼儿都是集体中的一员,为了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让幼儿懂得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誉就是自己的光荣,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学竞赛等形式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如在进行体育绕圈接力赛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只有一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发挥好才能够取得胜利,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进步大的幼儿也要指出他对小组获得的重要性,并请其他小朋友为他鼓掌,对不遵守纪律的幼儿要让他认识到自己对集体利益的损害,并给他确立下次的目标以约束他的行为。
(二)在童话表演中培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情感的沟通,也是人思想意识的传递桥梁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感情更直接,更容易情感流露。而童话表演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极具想象力和幻想力的空间,他们在童话表演中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演绎,并在表演中演绎社会交往。童话故事简单易于理解,利用比喻等方式告诉幼儿一些道理,而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也会将这些道理记在心里。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幼儿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并为他们准备好角色服饰及表演道具,让幼儿在表演中释放自我提高能力。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童话故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出表演的情境,如组织幼儿制作表演幕布,并在幕布上画出小蝌蚪、鲤鱼、乌龟、水草等等,让幼儿仿佛置身水底中,然后再让他们穿上所扮演的角色的服装,使幼儿形体与心灵、角色融为一体。在幼儿进行表演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蝌蚪会怎么办,你找不到了妈妈怎么办等,通过引导让幼儿感受到找妈妈的急切和认错妈妈后的失落。让幼儿在表演中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同时促进他们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在区域游戏中培养
幼儿园教学一般采用班级制的形式,幼儿与经常在一起学习的同班同学更容易做朋友。然而在遇到陌生人时就可能会出现不知所措,无法正常交流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游戏方式进行。如在幼儿园中设立几个打破班级限制的区域游戏,利用幼儿对游戏的好奇心设置几个各不相同的游戏,吸引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设立手工绘画区、棋牌区、科学实验区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展开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扩大交友范围。在进行跨班级区域游戏前,教师要引导幼儿如何与他人相处,如先自我介绍、邀请对方一起做游戏,在其他小朋友需要帮助时,可以上前询问等等。通过引导让幼儿能够积极正确的与他人交往,进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结语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时要立足于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幼儿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以促进他们社会化的发展。通过引导让幼儿在实践中思考、交流、沟通,进而提高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海红.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3):33-38.
[2]李剑飞.相邻班共享游戏可有效提高幼儿交往能力[J].教育,2019,(10):39.
[3]赵静.团体游戏辅导对4-6岁被拒绝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4. 
[4]符珊珊.浅谈混龄游戏对幼儿交往行为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