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教材散文教学分析及建议

初中语文教材散文教学分析及建议

作 者:张明哲 (山东济宁高新区柳行中学,山东 济宁 272100)

 摘   要:和诗歌还有小说相比较,散文的文体特点并不是特别明显,风格上面也比较自然,从目前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来说,散文这部分相对比较难学,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下手落实教学活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提升散文教学水平,找到散文教学的技巧,能够真正教出效果,这样才能提升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提升,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材散文教学做出分析,并且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语文教材
纵观我们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散文在教材中所占比例直接决定了散文的重要性。散文一般都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教师在散文教学水平上面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散文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原因,能够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本文就提升语文散文教学具体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文学修养有待提升
很多语文教师自己本身缺乏必要的散文知识,文学素养不高,所以教师拿到了散文之后,在开展教学时还是习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词,然后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和背诵,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情感,使得教师的散文教学不够深入。而这些都还是因为语文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所导致的,所以目前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质量,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散文水平,丰富教师的散文知识,让教师可以掌握必要的散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二)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会将自己对某篇散文的看法和意见强加给学生,这样就使得学生失去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没有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在散文课堂中无法自由的开展想象和感悟,从而影响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要想提高散文教学质量一定要注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正确开展散文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
(三)散文教学流于形式
成功的散文教学应该可以激发学生真实的感受,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真正的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但是目前开展的大部分散文教学都陷入到了一个怪圈当中。教师虽然完成了一堂散文课,但是给学生的感受就是和没讲一样,学生并没有通过课堂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流于形式的,是表面化的,并不深入。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也都局限在了字面意思或者段落方面,并没有深层体会文本传递的情感思想。
(四)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很多学生对于阅读本身缺乏一定的兴趣。而且语文这个学科提分比较慢,尤其是散文,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体会其中的深意,缺乏阅读能力,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又陷入到了学习的困境中,甚至自暴自弃,放弃了散文学习。因为学生对于散文缺乏足够的兴趣,所以导致散文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材散文教学建议
(一)有效落实课堂导入,牵引学生走近情感世界
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在整节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要能够在散文教学中做好课前导入,这样才能够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体会文本的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确保散文教学顺利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学会以情感作为纽带,借助良好的导入去帮助学生融入到作品中。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朱自清散文《春》时,教师课堂一开始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早春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搭配一些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获得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当学生对于春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出《荷塘月色》《背影》《匆匆》这些作品,然后引入课堂要学习的作者:朱自清,再一步走进他的新的作品《春》。这样一个成功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带给了学生强烈的感染力,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借助有效的方式落实课前导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二)善抓关键词,感受文本的艺术气息
诗词都有“诗眼”,那么文章同样如此,也具备“文眼”。其实都是文本中关键的词语,这些词语甚至能够传递出文本整体的思想和情感走向。所以教师在落实散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借助关键词带领学生把握全面,让学生理解关键词,它们就好比一扇窗能够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内容。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时,在第一自然段,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握“宝地”这个词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济南是一块宝地,文章中哪里有所体现。然后让学生跟着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比如济南的冬天无风、无雾、无毒,尤其“温晴”等等。所以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掌握文本的内容,从而理解作者情感思想,进一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矛盾,感受作者情感
散文文体具有着一定的自由性,所以就给了作者更加自由的表达空间。在一些经典的散文中会出现一些看上去违背了逻辑和语言规范的表达方式,但是这也正是作者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特意安排的。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学生错误的认识,让学生可以把握散文中的这种矛盾,体会作者的用意。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章中表述了百草园不起眼,是荒废的园子,但是却又说是他的乐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握这两者的矛盾,进一步体会其中体现的乐,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散文教学是学生和文本还有和作者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融入到散文的情感世界中,借助关键词还有文本中的矛盾完成对散文的理解,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代晓奎.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2).
[2]黄大权.抓住文本特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8).
[3]黄晋.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误区及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7).